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阅读 > 正文

秦宣太后是秦始皇的谁_秦国历史宣太后简介

秦宣太后--千古太后第一人

这位太后行事之不羁、手段之高明,可谓独步古今,史籍中所载的种种有关她的史迹,更令人瞠目结舌。话是这样说,可是,人们可能想不到,中国古代的“太后”这一称谓,就是始自于她。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一)云:“《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 。’王母于是始以为称。故范睢说秦王有独闻太后之语。其后赵孝成王新立,亦有太后用事之说。是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始也。汉袭秦故号,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宣太后,也就是领导秦国发起长平之战的秦昭王的生母。

太后专权,也自她始。宋代陈师道《后山集》(卷二二)就说过:“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

她以太后的身份统治秦国长达三十六年之久,虽然名声不是太好,却是一个有魄力的女政治家,在她当政期间,秦国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秦)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史记·穰侯列传》)”。可惜历来的史官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她个人的风流事迹大加渲染--男尊女卑的思想,其实也表现在众多的官修史书之中。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位宣太后真正是位自由不羁的新女性。

芈姓乃楚国的国姓。可想而知,她是当时楚王的姐妹之一。

秦国后宫分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这位芈八子在老公秦惠文王在世的时候,地位并不高,可是,她却生了三位王子。在母凭子贵的后宫中,这是她借以晋阶的好机会,可是不知为什么,惠文王在世时,芈八子却始终位居人下。也许,她其实还是比较得大王喜爱的(以她的性格,这种可能性很大),所以招来了惠文王的嫡妻秦惠文后的嫉妒,所以在秦宫中始终不得出头。

惠文王死后,秦惠文后就和儿子秦武王合谋,将芈八子的一个儿子嬴稷送到燕国去当了人质。芈八子母子几人的命运一下子跌到了谷底。或许是天意弄人,一件偶然事件的发生再一次改变了芈八子母子的人生,她的前途突然间又变得一片光明。

这偶然事件就发生在刚继位的秦武王身上。这位秦武王也并不是什么有道明君,他为人非常鲁直,堂堂的一国之君,偏有个与众不同的爱好:爱跟人比试力气,尤其对大力士青眼有加。

当然,秦人尚武,也爱好武力,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这位秦武王未免太过于发扬光大了,不但每天亲近力士莽夫,把他们一个个地封官加爵:任鄙、乌获和孟说,都是战国时代有名的大力士,力气够大却没什么军功,依然靠着力大的美名而被赐予高官厚禄。

有一次,武王与孟说玩举鼎游戏,一个失手大鼎落下压断了自己的腿--秦武王就这样窝窝囊囊地死了。

因为武王无子,国人只得迎立为质于燕的芈八子之子稷为新一任秦王,是为秦昭王(一作秦昭襄王)。芈八子则被尊为太后,史称宣太后(号)。因彼时秦昭王年少,便由太后主政,以国舅魏冉(宣太后异父长弟)为将军,以木云里疾为相,芈氏一族由此控制了秦国的军政大权。

魏冉的将军之职,为秦置将军之始,也算是宣太后的一个创举。不过,这时的政局是动荡不安的,一边昭王刚刚即位,另一边武王母(惠文后)、武王后及另一伙大臣又拥立公子壮(武王弟)即位,称“季君”,与宣太后、魏冉对抗,秦国陷入了内乱之中,三年不止,史称“季君之乱”。

秦昭王二年 (公元前305年),宣太后、魏冉尽诛公子壮、惠文后、昭王异母兄弟及大臣,逐武王后(魏女)回魏,“季君之乱”宣告结束。

秦昭王年轻,他的母亲宣太后掌管秦国大权。宣太后任命魏冉为国相,封为穰侯;又封同父同母弟弟芈戎为华阳君;还封了两个儿子也就是秦昭王的两个弟弟:嬴悝为泾阳君,嬴显为高陵君。穰侯魏冉、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这4人的权力极大,当时人们称之为秦国“四贵”。

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执掌秦国朝政后,继续执行商鞅制定的一套耕战政策,启用著名将领白起,不断对外用兵,各诸侯国都很畏惧。公元前288年,秦昭王不满足于“王”的称号,自称为“西帝”。这一切,宣太后和穰侯魏冉功不可没。

公元前271年,也就是秦昭王三十六年,从魏国来了一个说客,名叫范雎。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军事、外交战略,受到秦昭王的重用。过了几年,范雎乘机挑拨秦昭王与宣太后、“四贵”的矛盾,建议秦昭王做一个真正的“王”,加强自身的权力。秦昭王于是废掉太后,将穰侯魏冉、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迁往关外,同时任命范雎为国相。

秦昭王在位56年,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秦王。公元前266年,秦昭王已经60岁,就在这一年,秦昭王废了太后。宣太后身体本来就已衰弱,受此打击以后,第二年就忧郁而死。宣太后去世后,被埋葬在骊山芷阳。

古典书城(微信号:gudianshucheng)最受古典文化爱好者欢迎的公众号,为您分享关于中国的方方面面。

全球通史(微信号:quanqiushi)纵观全球历史文化风貌,趣味解读世界史。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