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美文欣赏 > 这些古诗你没读过,那还过什么节?——序《古人吟佳节》

这些古诗你没读过,那还过什么节?——序《古人吟佳节》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这些古诗你没读过,那还过什么节?——序《古人吟佳节》

《古人吟佳节》由语文出版社首次出版,迄今已历卅载岁月。

相比四千余年的中国诗歌史,三十年只是电光火石的一瞬间。但就传播形态而言,这三十年可谓一日千里,信息技术发展之迅猛,超过以前数千年。

以古诗词的选注、出版、传播为例,在《古人吟佳节》出版时的20世纪80年代末,青少年还停留在用钢笔将喜欢的诗句抄录在小本本上的状态,和古代的读书人并没什么区别。在那时,如记忆力不逮要引用或查询一两句诗词,那可得费时费劲埋头于图书馆翻检典籍,如大海捞针一般。姜云先生以一己之力,摭录中国古人吟诵节日的代表性诗篇,按时序一一选注,是一项惠及读者的功德。如其大学时代的同窗、曾任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的汪贤度所言:

选择节令诗中有可观者汇成一集,既可供古典诗歌的爱好者阅读欣赏,也可为民俗学的研究者提供比较系统集中的资料,这项工作无疑是有意义的。

可以想见,当时姜云先生独坐书斋,孜孜不倦地于浩瀚的诗歌海洋中一首首选取吟诵节令的古诗,是多么的艰辛。而今,姜云先生已作古有年,中国从文明传播的纸张时代一下子就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今天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水平处在世界前列,差不多六亿人手持智能手机。如果想查询一首有关节令的古诗词,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手指轻轻一点,几秒钟就会在屏幕上涌现出海量的信息。一一当然,其中大多数是重复的。

那么,在这个时代,姜云先生三十年前的古诗选注工作还有没有意义?这样的诗集修订再版,还有没有价值?

当语文出版社的编辑在确定再版此书的选题时,曾征求过我的意见,并讨论了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一网打尽世上万物的互联网时代有了搜索引擎,此类分门别类的诗歌集子似乎没多少用处了,就如有人说的“任谁博闻强记也不如一个智能手机在手”。

但我以为这种结论过于武断,经不起推敲。科技在发展,人们写作文章多用电脑输入,但一个人在小学阶段的书写训练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受到重视。一一因为书写对人熟悉汉字笔顺、对汉字之美的体会,是电脑输入永远不能替代的。没有一定知识积累的人,即便有互联网在,他也只能找到与其浅陋的知识结构所匹配的信息。且以搜索古诗词为例,如果一个人没有对中国古代的诗词有起码的了解,没有读过或背过一些诗,对历代诗人的生平与代表作几无了解,也就是说他连“关键词”都不掌握,那么互联网中丰富的古诗词信息对他又有什么意义呢?他只能如盲人一般站立在旖旎的风光之中。

基于这样的认知与判断,基于对互联网时代古诗词学习的一点了解,我认为姜云先生的《古人吟佳节》在今天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具推广的价值。

几年前,以互联网为平台,中国人的写作进入到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声,无论是博学鸿儒,还是后学少年,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开设微博、微信公号,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记述所思所想,转载前人的诗文以表达个人的情感。我发现,爱好中国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人很多。在没有自媒体之前,他们因为职业与传统文化并没有太多的关联,或为生计所累,也因为没有合适的平台,这群数目庞大的古代文化特别是古诗词的爱好者,只能旁观而不能参与其中,他们对古诗词的热情没有被激活。

而今情形完全不一样了,有了互联网带来的自媒体平台,无数的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被点燃了,他们处于纯粹的爱好,以各种姿态参与到对古代文化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和推广之中。我们以节庆为例,每到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日来到,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互联网上的微博、微信公号、门户网站必定会涌出无数与该节日有关的文章,而古人吟诵那个节日的诗词也一再被引用。

这些古诗你没读过,那还过什么节?——序《古人吟佳节》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对节令诗的引用,多是借助于搜索引擎,而网上搜出来的信息往往重复、碎片化,错讹处甚多,而于古代传统文化连一点皮毛都算不上。因为互联网的信息不是凭空生出来的,必须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将已有的信息传到网上来供人查找,古诗词因为时代久远、版本众多,许多版本是繁体字记载,不同的人由于知识结构和对古代文化的理解不同,上传到网上的节令诗显得很庞杂,不少更是以讹传讹。而一首首产生于不同时代的节令诗,搜索出来则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节令诗背后丰富的文化背景往往被忽略,或没有得到较为完整和恰当的解读。

姜云先生选注的这本诗集,弥补了这些不足。这本集子不但系统地、全面地搜集了中国从元日到除夕等最具代表性的节令诗,还从传统民俗和中国人审美观、生死观的角度来解读这些诗。读完这些节令诗,我想许多人可能和我有类似的感受:中国人怎么过节最能体现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寒来暑往,花开花谢,中国人迎来一个又一个节日,这些节日的风俗、礼仪充分体现了中华早熟的农耕文明的内核: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的节令诗中尤其得到体现。如《古人吟佳节》收录的第一首诗孟浩然的《田家元日》,最后四句是: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大年初一,中国的农人在过节时所祈盼的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希望以自己的劳作来换取大自然丰厚的回报。在人们耳熟能详的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独在异乡的诗人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为什么遥想家乡的兄弟遍插茱萸登高望远呢?因为节日是中国人生活哲学的集中和浓缩的体现。过节时,人们有余暇聚在一起欣赏自然之美,享受人伦之乐。

这些古诗你没读过,那还过什么节?——序《古人吟佳节》

我相信,三十年前初版的《古人吟佳节》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再版,更能发出其灼灼之光,让读者体察、感受到中国传统的温情。但让人伤感的是,姜云先生看不到这一切了。

2017年7月于北京

相关阅读

  • 有关元旦的古诗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元旦的诗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卖痴呆词》(唐)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江外除夜》【唐】曹松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
  • 诗词 l 古诗里的元旦,2019很美!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关于元旦的古诗,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 最美的元旦诗词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关于元旦的古诗,归耕有外臣人歌小负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 来!一起精读《唐诗三百首》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唐诗300首,一直想好好读一下中国古代那些经典,可是,以前读过一遍《论语》,方法是对照着注释仔细地读了一遍,结果书读完了,收获却不大。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