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美文欣赏 > 关于端午节你需要知道的5个习俗及古诗词名句

关于端午节你需要知道的5个习俗及古诗词名句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关于端午节你需要知道的5个习俗及古诗词名句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燕京岁时记》:“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关于端午节你需要知道的5个习俗及古诗词名句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的鸭蛋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关于端午节你需要知道的5个习俗及古诗词名句

端午节名句

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端午》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浣溪沙·端午》

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和端午》

4.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舒頔《小重山·端午》

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

6.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7.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贝琼《已酉端午》

8.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端午三首》

9.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文天祥《端午即事》

10.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殷尧藩《同州端午》

1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殷尧藩《端午日》

12.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1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苏轼《浣溪沙·端午》

14.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16.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7.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8.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杜甫《端午日赐衣》

19.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20.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21.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 关于端午节你知道多少?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关于端午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也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包括饮雄黄酒、画额、挂香袋、戴香包、插菖蒲、采百药、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