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文章阅读 > 国学读百年,《论语》害一生——论语辩证论21

国学读百年,《论语》害一生——论语辩证论21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国学读百年,《论语》害一生——论语辩证论21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作为论语并不难理解,难在鲁迅的一句话,要榨出皮袍下面的小来。同样,论语作为人的道德修养非常重要,但对于道德的内容确实有必要随时代更新,更重要的是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单纯的道德标准不只是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更是成为社会后退和没落的终极答案。

因为大奸大恶的人性都是从微不足道的小善小恶跟随时代环境发展而来的,这样的例子很多,如什么什么是怎样练成的,不做具体的举例。但孔子的论语或者说孔子的核心学说就是听话,孝顺,做儿子却是肯定的了。前面是根据论语的总结,这篇就可以直接看出来了,即无违。如前文说述,儒家文化为什么这么深入人心又极难改变了吧?它符合每个人的切身权益。只是物极必反,严重性也逐渐被人识别。这也是不只一个人一代人全力推翻儒学,难道他们没有修养吗?不感恩父母吗?就是副作用巨大。

但对于读书,仍然不是批判论语和孔子。重要的是如何从一本书中理解哲学的万事完物。故,当把孝提纲性的解释为,无违后的生死祭礼之后,即形式后,还要有心,便是唯疾之忧。否则与犬马有何区别?有心则是主动,被孝敬人,面色就可以看出来,替之解忧,岂能以为有饮食供养就是孝顺了吗?非也。

这就是孝顺的心论。全身心的奉献自己的一切,心力,智力,体力。

对于生育我们的父母,做到以上视乎也是必然的。感恩之心,怎么能说是错误呢?但很明显孔子及其门徒都是做不到的。因为,人是有心理活动的,还归属与自然的。色难?谁能做到?你也许根本就想不到父母如何思考的。如果作为现代或者历史实例来看,通常一个家庭或者家族多因为太过于孝顺父母而无所作为,且越来越没落的。这是孝还是不孝呢?所谓祖宗之法不可变,那就别人给你变。

同时,忧其疾,该做如何理解?别的解释,我不认同,说是孝顺就如同父母忧愁孩子的疾病一样。是这样吗?不能是父母之孝,唯关心父母之疾苦更来的实际一些。如果从逻辑来讲,这四句论语,那就是总纲和具体,一步步细化递进来阐述什么是孝的。

色难做不到,忧其疾更做不到。

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疾病,更不知道如何处理疾病。因此残缺的儒家文化必然是残缺的伦理,更不能作为全面的指导意义。

这便读出了心理学和医学。不能因为是父母就没有言不由衷,更不能是父母就可以百病不侵。人人皆为父母,人人皆为儿子。唯有全面的理解文化,才可能做到个人,家庭,社会的幸福稳定。

这就需要理解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中华哲学。识人的心理学前文已经粗略谈到,把利益二字写在脸上,读到心里,人很容易学会心理学。同样,把人作为一个事物的规律发展看待,更容易理解了医学。人本没有病,随着自然状态的改变,生理的,心理的,环境的影响,造就的人的不舒服,也仍然只是一个状态,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影响,既然可以影响而来,更可以影响而去,天人合一便是哲学,也是医学。对于系统的人的医学原理和生理系统的介绍,只能靠缘分和朋友见面了。至于原因,只能说万事开头难。

论语便是论语,为了不至于跑题太多,后有空闲将在《道德经》和其他文章里详细说明,哲学就是一切考虑问题的方法和基本原理。而唯有拥有这些方法,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人性和自然,也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孝:解决问题,唯是重孝。也可能没有孝了父母,但孝了祖宗,孝了天。

不理解事物的背后规律,看得见的孝,便是不孝,看得见的不孝,便是孝。反之亦然。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