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佳句赏析 >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树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管,吹彻梅花!

——这是宋徽宗(赵佶)写的一首亡国蒙尘词。赵佶,宋神宗赵顼第十一子。其兄宋哲宗无嗣,後由其继承皇位。赵佶称帝後,任用蔡京等人主持国政,大兴土木,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其在位二十五年,国力日渐衰微。宣和七年,金兵南下,赵佶将皇位传与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赵佶被金兵俘获,後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

赵佶治国无能,但其擅长于书画艺术,和南唐李煜一样,这位亡国皇帝在艺术上是有作为的,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他在位时,广收古物书画,纲罗画师,扩充翰林图画院,曾指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和《宣和博古图》等。他绘画重写生,现留存于世的《四禽图》等画卷,笔法简朴,不尚铅华,而得自然生动之致。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草书千字文师法怀素,笔翰飞舞,气势宏大,一气呵成。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秾芳诗帖》卷,大字楷书,每行二字,共20行。台北故宫博物馆藏。书法结体潇洒,笔致劲健,为赵佶瘦金书代表作。清代陈邦彦曾跋赵佶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既是对这一诗帖的评赞,也是对“瘦金书”的艺术效果的很好概括。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千字文》是我国六朝以来盛行最久的一种字书,用以教授学童,是读书识字的启蒙读物。在《千字文》流行以前,早就有类似的字书出现过。东周时期,有《史籀篇》问世,通行於秦国的领域之内。秦始皇统一六国,有李斯的《苍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流传全国各地。西汉之际,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扬雄的《训纂篇》和史游的《急就篇》相继流传过,对每个时期帮助学童识字,推进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启蒙作用。

历代流传的字书,到了後来,只剩下西汉史游的《急就篇》和六朝周兴嗣的《千字文》两种,而一千多年来,最具深远影响的,惟独周氏的《千字文》。作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千字文》所反映的内容,必须存在忠君、孝亲、甚麽节义的伦理道德观念,但当它涉及到自然科学、人文历史、日用器物诸内容时,虽然仅说到一些现象,确有它一定的朴素唯物史观的认识,总算是沙裏淘金,多少有可取之处。还有另一种版本所谓的古千字文,虽不见刻本流传,确有墨迹传到今天,即所谓东晋王羲之所书《魏太尉锺繇千字文右军将军王羲之奉勅书》,标题说是三国曹魏锺繇编撰的,如果属实,则南朝梁周兴嗣的千文必然是出自抄袭。可是反覆推敲,经多方面考察,版权应属於周氏。然则锺繇之名,为後人强行加在他头上的。後人是谁,不便妄断时代当在周代之後,至迟不得晚於唐末。就书法而论,已是五代时期的风貌,与《兰亭叙》、《圣教序》书风相去甚远。很难理解龙大渊之流竟将其收入《宣和书谱》之中,也许是根据原题签有宋徽宗赵佶书而出此。此卷《千字文》流传自北宋宣和年间历经金昌明内府,再转入南宋权相贾似道,明晋府,项元汴,清初梁清标迄於近代壮涛阁诸家递藏,并载之著录,对之咸无荐议,殊乃咄咄怪事。我之所以在涉及到千文的问题上特地将传为王氏一卷略加考辨,以备参酌,或非赘词。

这卷《千字文》为北宋徽宗赵佶所书,书法属於狂草一类。从一代帝王的角 度来衡量作者,他无疑不能与其祖先赵光义同日而语,相提并论。如果单就这卷 草书进行评价,剖析它的艺术素养,在书法史上的作用,仍有它的现实意义。因 此,就书法艺术的品评看来,赵佶草书《千字文》值得推荐给广大读者。它代表 一个作者的艺术成就以及时代的风貌,从而对研究我国狂草书法前後发展的脉 络,窥测它演变的迹象,是十分必要的。

赵佶擅长书画,独具风貌,对後世起过相当重大的影响。在书法的艺术实 践,他早年曾一度学过同时人黄庭坚的字迹,随後改学唐人薛稷、薛曜兄弟。通 过对薛氏兄弟书法的临习,心摹手追,持之以恒,在他廿岁前後,真书即已形成 一种“新”的面貌,後人不察,以为是创自赵佶本人,美其名日“瘦金体”或 “瘦筋体”,贵则出自薛曜《夏日游石淙诗》,由於它断了流传已达四五百年, 一旦由赵佶写出,於是就显得新颖了。行书则保存薛稷的前规,间架紧密,笔锋 遒劲,传世的《方丘敕》和《蔡行敕》黑迹,就具有这种风骨。至於赵佶的草书,世不多见,从上海博物馆所藏十四字题昼七绝两句『掠水燕翎寒自缚,随泥花片湿相重』的草书团扇,连同此卷考察,其法当出自张旭、怀素狂草一派,瘦 劲挺拔,使转奔放,不离规矩,与怀素更为接近些。此外,再也没有看到他的草 书流传下来,也可以说是仅见的孤本。

赵佶与所有的书家一样,也喜欢书写《千字文》,他一生不知写了多少卷, 流传至今,仅存两件。其一为瘦筋书本,现藏上海博物馆,写於崇宁三年(公元 1104年),时年二十二岁。卷後的“赐童贯”题字,当是他为那时正供奉明 金局的童贯所书。卷为朱丝栏,素笺本,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後百行,书法 已基本定型,不过此时尚嫌瘦弱拘谨,不如晚年的肥润刚韧,心手一致的好。此 卷草书怪怪奇奇,大大小小,有的如“腾猿过树,逸虬得水”;有的“或连或 绝,如花乱飞”;有的“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有的“如飞鸟出 林,惊蛇入草”……真是不一而足。此卷书於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是 年作者恰好四十岁,已是他短短一生中的接近於晚年,正是其书法大成之时。他 这两卷用真楷、狂草所书的千文,都是根据周兴嗣的版本,中间为避讳改了几个 字而外,概无差异,不见所谓魏锺繇千文的踪迹。

由於草书在书写中的制约较大,因此,历代书家在草书方面所作的建树,除 王羲之父子和张旭、怀素诸人外,很少有自辟蹊径,突破前规的,唐宋以来的草 书,尽管名家辈出,他们师法传统, “非王即张”。至於章草的书写,皆法皇象 《急就篇》,未闻有独创新意之说,却有画虎类犬之讥。故我们对於草书的评 价,以应著重观察作者运腕、使笔以及气势如何而定高下。所谓“草即纵心奔 放,复腕转蹙,悬管聚锋……起伏连卷,收揽吐纳”,“或体雄而不可抑,或势 逸而不可止,纵於狂逸,不违得寸进尺意。 ”此处所说的“纵心奔放”和“纵於 狂逸,不违得寸进尺意”,对草书来说,极为重要,是我们据以评论它的准则。 也正由於草书与楷书在书写上不尽相同,“真以点画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 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所以草书的书写较难,求工尤难,其症结所在,正在 於“使转”这一点上面。

此卷草书《干字文》,其所以可贵,在於作者掌握了狂草的基本法则,“使 转”不违笔意,基本上达到了“纵心奔放”,所谓“『意先笔後,潇洒流落”的艺 术效果。有人以为这卷草书写得如此精妙,怀疑它不是赵佶自运之作,有可能是 临写怀素之本。他们的根据认为此种草法出自怀素和尚,兼之宣和内府藏有怀素 《千字文》有四轴之多,完全有条件从事临摹,我们以为这种怀疑不是毫无根据 的,但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形。可以肯定,赵佶草书出於怀素,不仅平时临摹 过怀素的草书《千字文》,而且还临过其它有关的草书帖。从时代风格上讲,两 宋的草书,大都师法张旭、怀素,不但名家黄庭坚、赵佶是如此,就是南宋的大 诗人陆游诸人,亦莫不如是。凡属临写之本,不管其技巧如何精到和高超,一经 深入观察,会多少流露出矜持、板滞的运笔痕迹。再说草书难摹,尤其是狂草更 是如此。此卷草书行笔飞动,全长数丈,一气呵成,几无败笔可寻。值得提出留意的地方,卷中草书的字裏行间,夹了少数几个行书字,如“伊尹”、“圆”、

“用”诸字书法。已露出薛稷的影响,与怀素的面貌迥然有别,倒是赵佶本人原 有的特色。明末孙承泽在所撰《庚子消夏录》中,著录此卷时,指出“徽宗千 文,书法怀素”,这裏用的“书法”两字,意义相当明显,是师法而非临摹,不 好理解为“临摹”之意。这一点,想必不会引起读者对它有甚麽误会的。

这卷笔翰飞舞的《千字文》,是写在全长达三丈以上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上 的。一幅长达三丈余的手工麻纸,今天看来,似乎不算是多麽新奇。可是,在八 百年前的北宋时期,已经制造出这样长尺度的精美用纸,不能不使我们为之惊 讶。从纸的质量考察,主要原料以麻的成分为主,表面光滑而无帘纹,吸墨的效 果很好。造纸技术创始於我国西汉,即两千多年前。文献记载说是东汉蔡伦造纸 不足为据。我国考古学界在陕西省西安近郊灞桥折柳送别的地方,发掘出西汉时 期使用过的纸张,说明我国造纸技术历史悠久,并且随著时间的推移,在使用材 料的精挑细选,根据使用性质的各种加工,都在不断地改进中。北宋的造纸术已 相当发达,而此卷用纸,固然属於特制一类,据专家推算,可能在江边把船舶排 列成行,然後浇上纸浆使之均匀,自然乾燥而成。由於历代收藏家对它倍加珍 惜,得以纸墨保持完整如新,给我们提供北宋造纸技术空前发达的宝贵资料。元末明初的曹仲明在他所著《格古要论》裏,有以下一段记载:“予尝见宋徽庙御书千文,其首尾长五丈有奇,信乎匹纸三丈也”。《格古要论》中所说“五丈有奇”,当是“五”为“三”之误,即指此卷而言。由此可知,就元明之际的人看 来,对这幅整张长三丈余的宋纸不能不感到惊奇。还值得我们珍视的,在这长达三丈有余的描金云龙笺上,那种精工的图案,不是用的雕板印刷而是以能工巧匠 就纸面一笔一笔地描绘出来的。据实物原卷观察,描金图案的能工巧匠,就是宫中不知名画师用尖毫画笔蘸金粉描绘而成。从整体画面的完整看,不可能分段拼 接,而是由一人自始至终一气呵成,如此高头长卷,如此繁缛的云龙图案,所花 的精力之巨大,可想而知!云龙图案的组织形式是这样的:每组由四条龙和二十 四层云纹组成,每组前後连绵不断,显得特别紧凑,表现出整体划一的效果。尽 管图案精工有余,但毫无板滞之弊,这是北宋图案装饰承唐代之余绪,从而有所 发挥的一个特点,在同一时期的《营造法式》和《博古图》的—一些器物中,却是 难於看到的,值得我们加以珍视!因此说,不仅赵氏狂草千文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同时有关的各项工艺,也几乎是空前绝後的希世杰作!

一九六二年三月初稿一九九六年重修於盛京之沐雨楼中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赵佶《草书纨扇》 绢本 直径28.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赵佶草书纨扇,是一件非常罕见的团扇书法作品,上海博物馆藏。这件作品线条细瘦刚劲,同其“瘦金体”楷书一脉相承,但比其用笔更为爽快、洒脱,笔势圆转流畅,打破了楷书那种匀称整齐的单字排列组合方式,从而越发显得活泼。

释文:“掠水燕翎寒自转,随泥花片湿相重”。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瑞鹤图卷 绢本设色 51×138.2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芙蓉锦鸡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 赵佶 《恭事方丘敕》(局部)1117年 39.9 x 265.7 cm 行书 辽宁省博物馆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宋 赵佶 《蔡行敕卷》行书 35.5 x 214.6 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行书蔡行敕卷》辽宁博物馆藏,一说为摹本。原本书于1119—1125宣和年间 《三希堂法帖》刻本,原帖为满行7字,《三希堂法帖》改为满行4字,原帖由于后人将黄庭坚等的伪跋裱在后面,称是为太宗所作,所以作者一直传为太宗,实际上乃徽宗真迹。

此卷是宋徽宗不准蔡行辞去领殿中省之职所颁的敕书。此敕行间佈白疏朗得体,笔划纤细,写来墨韵流畅,潇洒清劲,有如飘藤荡柳之势,具有瘦而劲,秀而润的艺术效果。

释文:敕蔡行。省所上劄子。辞免领殿中省事。具悉。事不久任。难以仰成。职不有总。难以集序。朕肇建纲领之官。使率厥司。况六尚之职。地近清切。事繁而员众。以卿践更既九。理宜因任。俾领盾省。实出柬求。乃愿还称谓。殊见撝谦。成命自朕。于义毋违。尔其益励前修。以称眷倚。所请宜不允。仍断来章。故兹诏示。想宜知悉。十四日。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题李白上阳台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题唐十八学士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赵佶五色鹦鹉图题字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欲借、风霜二诗帖 纸楷书 33.2 x 63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诗帖,就是展现了宋徽宗“瘦金书”神采的精品之一。帖上的每一个字都细瘦、挺拔,笔划舒展、遒丽。在转折处,都明显可见书家刻意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的痕迹保留下来,形成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似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似飞而乾脆等特点,通幅极具精神。

这幅“诗帖”是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过去学者推测这可能是宋徽宗廿九岁(1110)时所作。

相关阅读

  • 宋徽宗赵佶作品欣赏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宋徽宗赵佶,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赵佶称帝後,任用蔡京等人主持国政,大兴土木,横征暴敛,民。下来,形成横画
  • 宋徽宗——赵佶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宋徽宗赵佶,宋徽宗赵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
  • 宋徽宗赵佶书画欣赏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宋徽宗赵佶,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后世评价其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