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诗词赏析 > 张释之的投名状:扣留太子劾奏于汉文帝,薄太后出面才解决

张释之的投名状:扣留太子劾奏于汉文帝,薄太后出面才解决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张释之的投名状:扣留太子劾奏于汉文帝,薄太后出面才解决

时隔不久,太子与梁王共乘一车入朝,经过司马门,二人也未曾下车示敬。于是张释之追上去,禁止他们进入殿门,并马上劾奏太子和梁王“经过公门不下车,为不敬”。薄太后也听闻了此事;文帝为此向太后免冠赔礼,承认自己教子不严的过错。

薄太后于是派专使传诏赦免太子和梁王,二人才得以进入殿门。由此,文帝更惊奇和赏识张释之的胆识,升他为中大夫;不久,任命他为中郎将。

01

张释之,以秉公执法闻名后世。他官至廷尉,为九卿之一,掌管刑狱,是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当时有“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之称。

尽管显赫一时,可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张释之早年和哥哥张仲一起生活。张家颇有些资产,为他捐官买了个骑郎做。骑郎什么概念?

张释之的投名状:扣留太子劾奏于汉文帝,薄太后出面才解决

秦时置郎中令,也是九卿之一,掌管宫廷侍卫。“郎属郎中令,掌守门户,出充车骑。郎中有车、骑、户三将,主车曰车郎,主骑曰骑郎,主户曰户郎,皆以中郎将主之

张释之就是郎中里跟“骑”有关的那批人,属于基层干部。“南阳张释之为骑郎,十年不得调。”基层干部做了十年,张释之也没升迁,于是他萌生退意,想罢官回家了。

关键人物袁盎出场。

说起袁盎,名气不是那么大。汉景帝时期的晁错,大家就听的多一点。袁盎在文帝时期权势较大,晁错是太子少傅,多次上书深得文帝赏识。两个人互相看不对眼,到什么地步?袁盎在的地方晁错马上离开,晁错在的地方袁盎也不留片刻。

张释之的投名状:扣留太子劾奏于汉文帝,薄太后出面才解决

文帝后将袁盎贬到吴国为相。景帝时,晁错权倾朝野,袁盎远在吴国,也不忘记踩他一脚。晁错派人调查袁盎收受吴王财物的事,事了袁盎被贬为平民。七国之乱爆发的当儿,晁错又想起袁盎,想把他和吴王叛乱联系在一起。袁盎为求自保,求见景帝,献出解决七国之乱的计策:杀掉晁错以谢天下。景帝采纳了袁盎的意见。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张释之久不得升迁,意图罢官归家的时候,向文帝推荐了他。张释之升为谒者,作为皇帝的近侍侍奉左右。

谒者与骑郎的层级是差不多的,这里的升迁不在于官职,而是离皇帝近了。有机会接触到领导,才有可能发光发亮。随后张释之向文帝陈述一番秦汉兴亡之道,被补任为谒者仆射——谒者的长官。虎圈啬夫事件, 张释之迁为公车令,按汉官仪,公车司马令掌管司马门。

十年不得调,想罢官归家时,张释之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久宦减仲之产,不遂。”大意是说,长时间做官会损耗哥哥张仲的家产,心中很是不安。为什么做官会损耗家产?

张释之的投名状:扣留太子劾奏于汉文帝,薄太后出面才解决

袁盎推荐张释之的理由是:知其贤。张释之为官十年,文帝三年前后才得推荐。袁盎早年为吕禄的家臣,文帝即位时被哥哥推举为中郎。两人当在袁盎为中郎后,才有可能有交集。也就是两人最多认识两三年,很难说有特别深厚的交情。

联系张释之的话,与袁盎有收受贿赂的事迹,袁盎推举张释之,很有可能也是接受了张家的财物。张释之的仕途,是张家用钱砸出来的。他的肩上一定背负着相当大的压力。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他选择在司马门硬刚太子,这是他的赌博,要么混出点样子,要么继续默默无闻。

02

张释之调任公车令,随之发生了司马门事件。

暂且不论他的处理方法如何,正常的操作方式是这样的:诸出入殿门,公车司马门者,皆下。不如令者,罚金四两。

四两金子,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一辈子可能都挣不到这么多。对王公大臣来说,更多的是警示作用,毕竟他们的家财并不差这么点。

张释之的投名状:扣留太子劾奏于汉文帝,薄太后出面才解决

以太子与梁王车架出入司马门的随意,一直以来恐怕就没人敢阻拦他们,他们甚至可能不太清楚司马门的制度。历任公车令都不敢做的事,“罚金四两”都没人敢干,张释之不仅没有保持低调,还毅然决然的把事情闹大。

他没有选择开罚单给太子,而是立刻上奏到文帝那去。一个个小小的公车令,公然禁止太子、梁王入宫,还向皇帝上奏弹劾他们二人。这事当然在宫中引起轩然大波,连太后都被惊动到。事情能闹这么大,不是因为张释之敢硬刚太子,而是他扣留了太子。张释之扣留太子,意图就是不想让这件事轻易翻篇,一定要文帝亲自出面解决。

为什么张释之要这么干?

不下司马门的惩罚很清楚:罚钱。就事论事,张释之罚太子四两金,就尽到自己的职责,并达到惩戒太子的目的。但是会这么干的人,过于呆板。得罪了太子,不用等到即位,事后随便找个理由就能让你不能翻身。况且这位太子可不是别人,而是暴脾气的未来景帝——下棋打死吴王太子那位。

张释之的投名状:扣留太子劾奏于汉文帝,薄太后出面才解决

张释之将事情闹大,除了秉公执法,背后当然隐藏了他的真实意图。

第一, 避免太子报复。

单纯的罚太子的钱,太子怎么想?他会将这当做张释之和他的私人恩怨,想方设法惩治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所以张释之选择将矛盾公开化,摆到文帝的桌面上来,这就变成了公事。如何决策成了文帝的工作,张释之只是一个执行者。太子有错在先,固然心中怨恨,短时间也不好动张释之。张释之出了任何事,太家联想到的都会是:太子在报复他。从舆论和情理上来讲,太子都会绕着他走,不想和张释之扯上什么麻烦。

第二, 证明自己的能力。

谒者仆射俸禄千石,公车令俸禄六百。以俸禄高低来说,张释之不升反降。上林苑虎泉啬夫事件,文帝对张释之表示了欣赏之意,怎么反而降张释之的职?

谒者是掌管传达等事的近侍,古时也用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也就是说,谒者虽然离皇帝近,就像宦官一样有先天优势,但是地位是比较低下的。并且谒者的工作,事实上并没有太大难度,对于一个人的才能要求不高。

张释之的投名状:扣留太子劾奏于汉文帝,薄太后出面才解决

《汉官仪》中叙述了公车司马令的职能:公车司马令,周官也。秩六百石,冠一梁,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事及阙下,凡所征召,皆总领之。公车司马令掌宫司马门,也负责宫中的夜间巡逻。官吏民众上章,四方贡物,以及被征召者,都由其转达。简单来说,公车令相当于君主的收发传达机构。对比谒者,公车令是一个有实权,能办实事的位置。

文帝调任张释之为公车令,就是为了考察他的能力,给他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十年为官不得升迁,好不容易等到机会,张释之怎么可能放过?

03

张释之的作为,是一场豪赌,只是这场豪赌为什么会成功?

投名状。

司马门事件,是张释之的一场豪赌,也是一份给文帝的投名状。

假设,A地只有一家公司,你想在这家公司长干,该公司是家族企业,你会去得罪老板作为继承人的那个儿子吗?一般人都不会。在大家心中,老板迟早会走,老板的儿子才是未来。人都是迷信未来的,现在苦一点没关系,未来一定要光明远大。就算不考虑自己,也会想到子孙后代的发展。

张释之的投名状:扣留太子劾奏于汉文帝,薄太后出面才解决

张释之不同,他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考虑未来如何,他选择了现在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得罪太子,意味着他没有了后路。一朝天子一朝臣,何况张释之这种,太子即位容的下他吗?

张释之狠狠坑了一把太子,就是为了向文帝表明:自己没有留后路,是个只能效忠于他的人。

太后的支持

张释之的赌博能成功,薄太后的影响不可忽视。

薄太后是个很不一般的女人,吕后杀戮囚禁了刘邦那么多后宫嫔妃,唯独她脱身远去代国,可见她的不同凡响。薄太后听闻司马门事件后,第一反应不是觉得有辱皇室,派人斥责张释之,接回太子二人;也不是向文帝施压,令张释之妥协。

张释之的投名状:扣留太子劾奏于汉文帝,薄太后出面才解决

相反,薄太后唤来文帝,文帝做了什么?免冠谢罪。可见薄太后当时颇有些震怒,并且认为文帝教子不严,文帝为了平息母亲怒火才如此郑重谢罪。随后,薄太后并没有随意就让张释之放归太子二人,而是派专使传诏赦免他们。

专使显示了薄太后的尊重,赦免意味着官方承认太子二人犯法,张释之的行为是正当的。

薄太后的一系列动作, 不仅没有包庇纵容太子,反而处处显示出对张释之的支持。薄太后的支持,是张释之赌博成功一个重要的因素。

文帝的需要

文帝需要张释之,这才是他成功的根本因素。

从君主的角度来说,文帝需要张释之。张释之这种人,称不上孤臣,但斩断了自己的后路,很有几分死士的味道。不留后路的人,什么都敢干,毕竟不考虑后果嘛。文帝初登帝位,需要的就是这样敢打敢冲的小弟,为自己捞取权利。

张释之的投名状:扣留太子劾奏于汉文帝,薄太后出面才解决

从当时的情势来说,文帝需要张释之。朝中的勋贵势力庞大,文帝为了对抗勋贵,一方面团结宗室力量,一方面扶持自己的力量。文帝需要张释之这种强臣,为他冲锋在第一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势力。

小结

张释之的作为,对于看重当下的人来说,有几分借鉴意义。

取得一时的成功也是成功。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有享受过这种滋味。当然,后果也比较严重。

景帝即位后,张释之惶恐不已,通过关系拜见景帝谢罪。景帝当时没有怪罪他,事后还是将他贬谪出去。免除杀生之祸已是大幸,只是对张释之来说,其中的滋味究竟如何呢?

好不容易看到这,点个关注吧

1.您的点赞、分享、打赏,是作者判断读者是否喜欢的标准。作者会根据读者的反馈,倾向性的写内容。
2.如果看到喜欢的文章不反馈,作者就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以后可能再看不到同类型的文章哦。
3.读到喜欢的文章,一定要让作者知道,这样会有更多您喜欢的内容。
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点赞、分享、打赏支持作者~

相关阅读

  • 张释之——西汉的包青天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张释之,欢迎关注“刘刘看世界"。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北宋名臣包拯,执法如山,人人皆知,被后世誉为“包青天”。两千多年前,西汉文帝朝也有一位“青天”式大法官,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