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文章阅读 > 动员二十万人,北周倾国而出只为响应突厥?破解邙山之战战略意图

动员二十万人,北周倾国而出只为响应突厥?破解邙山之战战略意图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前言:公元564年,北周保定四年,北齐河清三年,北周与突厥联合攻打北齐后,约定再次伐齐,令兰陵王一战成名的邙山之战一触即发。

战略上的思考

周军的战略意图与行动

按照《周书》中的说法,北周出兵是为了响应突厥的行动;因为在年初,突厥曾袭略北齐领土但最后失败而归,物资损失惨重,决定要在年底再次破口袭略。但是从北周动员的情况便可看出这一说法存在问题。

齐河清三年即周保定四年冬十月,周军完成了总动员,动员的部队不但包括了二十四军(狭义上的府兵,精锐中央军平时主要驻扎长安附近),还有左右厢散隶(地方兵),及秦陇巴蜀兵与诸藩国的士兵,兵力达到了二十万,几乎是倾国而出。这样的动员规模只是为了满足突厥一方的要求,响应出兵吗?


动员二十万人,北周倾国而出只为响应突厥?破解邙山之战战略意图


很显然不是,本次行动的目的很明显:要以兵力优势夺取整个洛阳地区,而且其组织严密,从其进军进度就可以看出;所谓响应突厥更像是一个借口而已,或者说突厥的行动的本意是策应周军主力夺取洛阳的。同时我们也能从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北方的突厥军队一定程度上是受杨忠指挥的,本次行动突厥军及杨忠部出兵的规模较年初那次小以至北齐方面没有太多记载。

可以推断,本次北周的目的正是攻取洛阳,年初的行动让北齐方面实力有所损失,而且还成功的让北齐的目光留在了北方,周军的准备时间长达数月,此间已经联络了突厥一起行动;但是9月出现了一个小变数,北齐方面归宇文媪与周,周权臣宇文护失去了所谓发动战争的借口(在宇文护的传记中的相关记载更像是给周军的失败遮丑),但是——1.行动的准备已经基本完成,2.作为盟友的突厥也即将出兵,所以行动只能继续。

根据双方的记载,十月甲子大军完成动员,三道并出,尉迟迥率精兵十万为前锋寇洛阳,另杨檦入轵关、权景宣出豫州趣悬瓠;丁卯,周武帝到沙苑(今陕西大荔附近,曾发生过著名的沙苑之战)劳军,说明此时周军主力尚未完全出动,至少宇文护还在这里,此战宇文护一直没有亲临前线,亲率所部在出潼关后依然很谨慎的向前推进维持补给线畅通(护连营渐进,屯兵弘农,迥攻围洛阳)。冬十一月甲午,迥等围洛阳,即中路主力进入洛阳地区,扫清周围的齐军阻碍,对洛阳进行了围城。(尉迟炯率师围洛阳,宇文宪营与邙山,宇文护次于陕州)

动员二十万人,北周倾国而出只为响应突厥?破解邙山之战战略意图

齐军的应对

齐国此时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北方,年初突厥破口抄略到晋阳附近的经历还是让北齐朝廷心惊,这点齐武成帝与段韶的对话有直观的体现:对峙一顿时间后武成帝想增派援军去洛阳,但担心晋阳的安全;段韶劝说武成帝洛阳丢失危险性更高,并决计亲自领军去救援,在不影响晋阳防务的情况下只带领一千精骑出发。(世祖召谓曰:“今欲遣王赴洛阳之围,但突厥在此,复须镇御,王谓如何?”韶曰:“北虏侵边,事等疥癣,今西羌窥逼,便是膏肓之病,请奉诏南行。”世祖曰:“朕意亦尔。”)

在周军对洛阳形成围城后,北齐方面也斛律光与高长恭率领五万骑隔河与周军主力对峙,结合一些其他记载可以明确了解到斛律光一直以来的任务正是负责这一战略方向(河南西部与山西南部区域)的军务与防御(年初斛律光也是在此与达奚武对峙,此战得胜后对北周的一系列反攻也是有斛律光参加的)。

高长恭的身份就有点争议了:他到底是斛律光的下属还是单独领军的。已知两点:1、年初他是在晋阳附近作战而非河南这个方向,2、武平二年高长恭与段韶一起攻取晋南周军要塞群,段韶病重受托总领段韶全军。结合来看有两种可能:1、高长恭是段韶的部下;2、高长恭是独立于段韶和斛律光领军的,而且率领的是隶属中央的机动兵力。从会战上的布阵来看后一种可能性较大。


动员二十万人,北周倾国而出只为响应突厥?破解邙山之战战略意图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不能遗漏——洛阳的齐军守将独孤永业(另外洛阳城还有洛州刺史段思文)。时任河阳行台尚书的独孤永业是一位善守老将,在高澄时代已崭露头角;当周军主力兵团攻入洛州即洛阳地区时,独孤永业主动放弃了一些区域,集中兵力于洛阳城中防守(永业恐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固,驰入金镛助守)。

关于几个地点的问题

邙坂与大和谷

既然要从军事地理的角度出发来还原会战,那么在会战的战场上有两个很关键的地点需要弄清楚——大和谷与邙坂。(韶旦将帐下二百骑与诸军共登邙阪,聊观周军形势。至大和谷,便值周军)这两个地点正是齐军发起会战的进攻出发点,从上文完全可以看出邙坂和大和谷是相连的两个地方;又及齐军又布阵与邙坂之上(即遣驰告诸营,追集兵马。仍与诸将结阵以待之),那么可以确定邙坂地势要较平坦,有供齐军展开布阵及两军交战的空间——这一点也正与邙坂的“坂”字相对应——顶部平缓的高地。结合地图来着,正是当时洛阳城正北的那一片山地,从另一段记载也能得到验证(宪与达奚武、王雄等军于邙山。自余诸军,各分受险要。齐兵数万,奄出军后,诸军恇骇,悚各退散。唯宪与王雄、达奚武率众拒之)齐军在击破驻守邙山的一部周军后分为两部,主力从一个周军围城集团将士意想不到的方向发起进攻——从围城周军“背后”(围城集团防守正面应当是面对虎牢关方向)来袭。

那么大和谷正是邙山孟津缺口处的山谷,段韶登上邙坂后,一路向西侦查,到了大河谷与邙山周军一部正面相遇,段韶召集齐军在邙坂之上完成布阵,然后引周军上山仰攻,随后齐军逆袭击破邙山周军,齐军分兵:一部掩护侧翼,主力从背后袭击周军围城集团。


动员二十万人,北周倾国而出只为响应突厥?破解邙山之战战略意图


齐援军与周军对峙时所在的位置

斛律光与高长恭所率领的五万援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组织解围会战,而是与周军隔河对峙的只派出侦骑巡查,在段韶的一千精骑到达后才进行了会战。那么在这一个月左右时间,齐军主力是在什么地方与周军对峙的。就解救洛阳来说,齐军只可能在两个方向上:1.自东从虎牢关进入洛阳平原地区;2.在邙山黄河以北,今济源焦作市附近地区;进行驻守。

从记载上可以看出:段韶的援军在到达时,斛律光与高长恭的主力也开始渡河了,当天夜里全军便完成渡河并宿营。天亮后很快便开始了会战;这些线索正说明了一点:渡河地点和之后宿营地距离很近,当夜的宿营地就在战场旁边。结合史料上另一条记载(诏遣兰陵王长恭、大将军斛律光率众击之,军于邙山之下),可以知道齐军驻扎地是在黄河和邙山的北边,这也正和周军的布置相对应(全军基本分成两个集团:邙山集团和围城集团):在邙山布置的周军对齐军的防御是针对北面的(垄断河阳道,也就是大和谷方向孟津进入洛阳的道路)

为什么要对峙

那么齐军主力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与周军对峙?很明显,因为齐军要在河南要面对的不是一个方向的压力,轵关已经失陷,如果不堵住这一路周军,那么齐国腹心之地会直面周军的攻势;同时这也是齐军对峙一个月不能出击解救洛阳的重要原因,在侧翼有威胁的时候轻易发动会战是任何一个有头脑和经验的统帅都不会犯下的错误,败则全军覆没;胜也不能保全国土。从力量对比和地势上,应该先解决杨摽的部队;击败这只偏师后完全能利用轵关的地形彻底堵住缺口。

杨摽这一路军队对于齐军主力侧翼的威胁是很明显的,但是杨摽孤军深入加上自身兵力较少(一万有余,而且大部是司马裔统领的地方军)给了齐军一个绝佳机会。娄太后的外甥娄睿是一位有经验的指挥官,在此前平灭高归彦的战役中也有所表现;他利用了杨摽的大意,突然袭击成功击破杨摽军,收复轵关,这样齐军主力的侧翼就安全了,但是还有一个疑问未能解决:娄睿所率领的部队是其单独领军还是从五万齐军主力中分兵而出。(大军围洛阳,诏剽率义兵万余人出轵关。然剽自镇东境二十余年,数与齐人战,每常磕获,以此遂有轻敌之心。时洛阳未下,然剽深入敌境,又不设备。齐人奄至,大破剽军,剽以众败,遂降于齐。)

动员二十万人,北周倾国而出只为响应突厥?破解邙山之战战略意图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越骑校尉

相关阅读

  • 兰陵王-邙山之战

  • 成语词句网文章阅读
  • 邙山之战,邙山之战邙山之战,是南北朝时期西魏柱国大将军宇文泰对东魏发动的战役。公元543年二月,东魏的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虎牢叛变,宇文泰率军接应。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