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文章阅读 > 陆羽,那个生而为茶的人

陆羽,那个生而为茶的人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陆羽,那个生而为茶的人

中国西南,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最具有中国元素的世界名片。一片茶叶,竟能承载千秋国事,不可谓不神奇矣!

陆羽,那个生而为茶的人

以茶待国宾,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古人何时种植茶叶,至今还没有确凿的史料可考。有学人认为最早神农氏发现了茶叶,并引用“神农得茶解毒”说来佐证。但吴觉农先生认为:在战国之前的历史条件下,原产西南地区的茶叶还不可能传播到中原去。故而,神农氏最早使用茶叶的说法,缺乏严谨的史学论证,难以令人信服。但根据晋代常璩在公元350年前后所撰的《华阳国志·巴志》,我们得知国人的祖先在上古时期已经开始饮茶制茶。常璩这样写道:“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上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钢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这说明大约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领南方的八个小国讨伐商纣王的时候,巴蜀(今四川及云贵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产茶,并定期向朝廷贡呈茶叶。

陆羽,那个生而为茶的人

《茶经》书影,玛歌摄

国人饮茶的历史古远,但尚无一位茶人将饮茶概况系统地记录下来。直到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陆羽的《茶经》付梓,中国才有了第一部关于茶学的理论经典。陆羽也被后人尊为中国茶史上最具奠基性和开创性的茶圣先贤。

北宋时,有个著名的诗人梅尧臣,世称宛陵先生,他在诗篇《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中道:“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事学春茶”。可见,陆羽《茶经》对后世茶饮的深远影响。

《茶经》写什么?

陆羽,那个生而为茶的人

《茶经》书影,玛歌摄

中国第一部茶书写些什么呢?《茶经》共有三卷十门。卷上有三门:《一之源》讲茶树的起源和性状、茶字的字源、茶树的种植、茶叶的拣选以及饮茶的功用等;《二之具》介绍采茶用具的名称、材质、尺寸和用法等;《三之造》说明采茶的季节、时辰、天气、茶叶形状、制茶的七道工序以及茶的鉴别方法等。卷中仅一门:《四之器》记录煮茶饮茶的全部器具,共计二十四组二十九种,并具体介绍器具的材质、形状、用途和使用方法等。卷下包括五门:《五之煮》说明烤茶、碾茶和煮茶的方法,包括炙茶煮茶的火候、燃料、水质、水沸程度、汤花生成等;《六之饮》指出品茶有九难,品茶者越过九难,方能领略茶的奥妙;《七之事》记载历代人物的饮茶轶事;《八之出》列举唐代全国各地的茶叶产地,并品第各地茶叶的质量高下;《九之略》指出在寺庙山园、野外涧边等环境中可简化的制茶、煮茶的用具和工序;《十之图》主张将《茶经》的全部内容书写在四幅或六幅白绢上,挂在茶座旁边,以便随时查阅。

陆羽为何人?

陆羽,那个生而为茶的人

陆羽画像,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古人云“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的本意是说我们在诵读诗书的时候,应该先了解作者其人。那么,解读陆羽生平,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懂《茶经》。

陆羽为何人呢?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出土的一套白釉瓷器。这套瓷器包括风炉、茶鍑、茶瓶、茶臼、渣斗和一件瓷制人像。瓷像头戴高冠,身穿交领衣,双手展读书卷,既不似佛教或道教造像,又跟常人不太类同。根据有关专家判断,这尊与多种茶具同出的瓷像大抵是茶神像。这尊雕像被茶商所神化,是现今仅存的唯一一件代表陆羽形象的文物。除了文物考证,许多古籍文献中也有关于陆羽的记载:如唐·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就说江南某郡的茶库里供奉陆羽为茶神。另外,唐·赵璘《因话录》、北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新唐书·陆羽传》、北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南宋·韩淲《涧泉日记》、南宋·费衮《梁溪漫志》等书,都有关于奉陆羽为茶神的记载。这种茶神的瓷像制作在中国民间延续了大约三个世纪,足见陆羽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陆羽,那个生而为茶的人

白瓷陆羽像,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凡人陆羽的身世,根据《新唐书·隐逸列传》等古籍,我们可知:陆羽(公元733-804年),字鸿渐,复州竟陵郡人,即今湖北天门人。陆羽为弃儿,父母不可考。

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竟陵西塔寺的智积禅师把他从当地的西湖之滨捡回,并在寺院里抚养长大。

唐代寺院多植茶树,寺院僧人以茶助禅。陆羽耳濡目染,自幼便熟知种茶、制茶、烹茶的工艺。智积希望陆羽削发为僧,皈依佛门,但陆羽却执着于孔儒之学。据《新唐书》记载:(陆羽)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如将这一文言史料讲得通俗些:当智积向陆羽传授佛经时,年幼的陆羽却引儒门古训反问老师说:释家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而儒家则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能称为有孝吗?”智积听后,勃然大怒。为了防止儒家经书扰乱陆羽的心志,智积就用脏活重务来磨炼他,“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智积见陆羽依然不专注于佛学修行,就把他禁闭寺中,还派老僧专门看管。

陆羽,那个生而为茶的人

鎏金茶罗,法门寺茶具复刻,弘益大学堂藏,玛歌摄

陆羽不堪忍受佛门规戒,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年)逃离了寺庙,到一个戏班子里当了伶人。过了一年,李齐物到竟陵当太守,聪明伶俐的陆羽被李太守推荐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门下。陆羽便跟随邹夫子研习儒学,并不断学习采茶煮饮之事,直到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他才别师下山。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陆羽出游巴山峡川广大茶区。随后几年他又游历了荆湖、山南、剑南、淮南等地,收集茶叶标本,与当地乡人谈论茶事,并记录了大量的“茶记”,为撰写《茶经》积累了丰富的茶学知识。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陆羽寄居升州(今江苏南京)栖霞寺,专研茶事。这一年,陆羽写成《茶经》初稿。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值“安史之乱”,陆羽从栖霞山麓来到相对安宁的苕溪(今浙江湖州)。

这期间,陆羽结识了不少高僧名士,如颜真卿、皎然、孟郊、皇甫冉、皇甫曾等等。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之后,陆羽完成茶经的修改。大历九年(公元774年),湖州刺史颜真卿修编《韵海镜源》,陆羽参与编修工作。大历十年(公元775年),陆羽搜集历代茶事,再次修改《茶经》,并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定稿付梓,最终成就世界上的第一部茶论著作。

《茶经》中的儒家追求

陆羽,那个生而为茶的人

《茶经》书影,玛歌摄

从陆羽的成长经历来看,他对儒家思想的追求是自觉的。这种情怀在《茶经》中卷《四之器》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杇墁。凡三足,古文书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其三足之间,设三窗,底一窗以为通飙漏烬之所。上并古文书六字,一窗之上书“伊公”二字,一窗之上书“羹陆”二字,一窗之上书“氏茶”二字,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

陆羽,那个生而为茶的人

《茶经》书影,玛歌摄

风炉,是二十四器中的重器,用青铜或生铁铸造,形状和古代的鼎基本相似,有三足两耳。鼎,又是《周易》中六十四卦之一。根据《周易·鼎》:“象曰:木上有火,鼎。”《杂卦》又云:“鼎。取新也。”鼎是烹煮食物的热源,有取新的意思。陆羽亲自设计茶炉,并在茶炉的三足刻字以表明其儒家思想追求。其中,一足上刻“坎上巽下离于中”。在《周易》的宇宙观中: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坎上巽下离于中”意指风从炉下吹入,火在炉中燃烧,而煮茶的水置于炉上。另一炉足铸刻“体均五行去百疾”七字,意为五脏调和可以令人百病不生。

陆羽,那个生而为茶的人

鎏金茶碾,法门寺茶具复刻,弘益大学堂藏,玛歌摄

中国古代医术根据金、木、水、土、火五行的属性,将五行与人体的五脏联系起来,借以说明人体内脏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茶炉的又一足刻“圣唐灭胡明年造”。“圣唐灭胡”指唐朝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历时八年,于广德元年(763年)终被平定。陆羽在风炉上刻记唐廷平定“安史之乱”,表明他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陆羽还在炉壁的三个小洞上方各刻上“伊公”、“羹陆”和“氏茶”两个古文字,连起来读成“伊公羹”、“陆氏茶”。伊公即商代的名相伊尹。伊尹出生在空桑,归属上古时期的兖州,兖州大致包括今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一带。

陆羽,那个生而为茶的人

《吕氏春秋》书影,图片来源网络

据《吕氏春秋》记载:“先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这段史料讲述伊尹是弃婴,被有莘氏采桑女在空桑发现后带回献给有莘王。伊尹精通烹饪、医术和治国之道。他辅佐商汤灭夏朝,为商朝建国立下汗马功劳。商朝建立后,他又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烹饪理论来治理天下,与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一理相通。

陆羽的弃儿身世与伊尹相似。伊尹负鼎煮羹理政而为商汤名相,陆羽以自己所煮之茶与伊尹所煮之羹相类比,表明他希望凭借《茶经》跻入时世政治,从而有助于匡时济世的理想与抱负。在与耿湋的《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诗中,耿湋称赞“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陆羽曾吟出“喜是攀阑者,渐非负鼎贤”,表明他有伊公负鼎的政治理想。

陆羽,那个生而为茶的人

陆羽品茶,图片来源网络

陆羽以伊相自励,但他的仕途却不平坦。据《新唐书·隐逸列传》记载,“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李季卿是唐朝宗室李适之之子,恒山王李承乾之曾孙。他曾登“博学宏词”科,不但血统高贵,又是学富五车的大儒。陆羽的煎茶手法,受到李季卿的否定,陆羽为此深感羞愧,甚至愤写《毁茶论》。李季卿或许以貌取人,不能赏识陆羽“衣野服”的粗装简服,更不能欣赏陆羽“有仲宣(三国魏·王粲)、孟阳(晋·张载)之貌陋,相如(汉·司马相如)、子云(汉·扬雄)之口吃”的外貌谈吐。茶艺被李季卿否定后,陆羽虽写《毁茶论》以自嘲,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茶学追求。孔子曰:“道不行,乘槎浮于海。”孔夫子的“仁治”理想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青睐,他于是退隐讲学,教化弟子三千,为后世开孔儒圣学。陆羽深得儒家修道之精髓,他继续游山访学,收集茶学资料,为《茶经》的问世,为“以茶济世”的理想抱负而积极行动。

陆羽,那个生而为茶的人

鎏金人物画银坛子,法门寺茶具复刻,弘益大学堂藏,玛歌摄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陆羽《茶经》付梓后,茶饮大行其道,陆羽的名声也为朝廷所知。朝廷曾召他任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但这时的陆羽已无心仕途。

他周游各地,将茶艺广授天下。在他的大力推广下,唐人饮茶的风尚遍及大江南北。晚年,陆羽由浙江移居江西上饶,大约在贞元末年(公元804年)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二岁。

“遗子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汉·班固《汉书·韦贤传》)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著作,是留给后世子孙的文化瑰宝。

陆羽通过整理中唐以前的茶学文献,总结当世种茶、制茶、煮茶等工序的经验和知识,将茶学提高到理论高度进行整合论述,从而构建了中国古代的茶学知识体系,也奠定了中华传统茶道的基础。

陆羽,那个生而为茶的人

鎏金团花纹葵口圈足小银碟,法门寺茶具复刻,弘益大学堂藏,玛歌摄

陆羽《茶经》的问世,使得“天下益知饮茶矣”。宋人欧阳修在《集古录》中道:“后世言茶者必本陆鸿渐,盖为茶著书自其始也。”明人陈文烛对《茶经》更为尊赞,他在《茶经序》中道:“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稷树艺五谷而天下知食,羽辨水煮茗而天下知饮,羽之功不在稷下,虽与稷并祠可也。”陆羽将茶提升为一种“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的清饮雅品。

从此,茶从解渴之饮步入了具有精神之饮的时代。

(说明:上文主体为作者读书笔记与随思,不代表个人学术观点。)

参考书目:

吴觉农主编:《茶经述评》,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唐)陆羽著,沈冬梅编著:《茶经》,中华书局,2015

(唐)陆羽著,文爱艺编:《全图本茶经》,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华书局, 2015

• 作者:唐婉约丨弘益茶道美学研究员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兴趣涉猎中西文化与文学,近期关注中国茶道美学研究。

• 责任编辑✎二珊

相关阅读

  • 陆羽,那个生而为茶的人

  • 成语词句网文章阅读
  • 陆羽简介,有学人认为最早神农氏发现了茶叶,并引用“神农得茶解毒”说来佐证。但吴觉农先生认为:在战国之前的历史条件下,原产西南地区的茶叶还不可能传播到中原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