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文章阅读 > “狼狈为奸”,请问你见过神兽“狈”吗?

“狼狈为奸”,请问你见过神兽“狈”吗?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狼狈为奸”,请问你见过神兽“狈”吗?

这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尽管甲骨文的“狈”字有两款,但每一款均将“贝”置于狗尾巴尖上。金文的“狈”字承接甲骨文,只是演变为左右结构。楷书缘此而来,写作“狈”。

“狈”,在文字学典籍中一直被释为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如《酉阳杂俎》一书说:“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绝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唐兰先生的《中国文字学》贝说:“狈字本象一个兽,尾稍粗,后来把尾梢改成’贝’字,从犬贝声。”事实上,殷商时代的先民,尚处在人类的孩提阶段,实事求是是他们的本性,源出“共性经验”的写实原则乃造字和识字的基本法则。所以,他们不可能凭借一种传说来创造以“视觉符号传递为基础”的汉字。古代儒生不识动物行为学,以迷信传说自欺欺人,尚可谅解,今人抱残守阙,以已之昏而载于词典中,便有些不求甚解了。

“狼狈为奸”,请问你见过神兽“狈”吗?

实际上,“狈”以“犬、贝”会意,表示狗或狼将尾已夹在两腿之间而形成的圆润弧线。狗的这种动作源自狗和狼的等级制度。你可以从一只狼或狗的尾巴状态,一眼看出它的等级地位。级别最低者,便会紧紧夹住自己的尾巴,这就是俗语所说的“夹起尾巴的丧家之犬”。

两犬相争,落荒而逃,夹起尾巴的狗便是“狈”。因此,“狼狈”一词,古代多用来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如《后汉书·任光传》“更始二年,世祖自蓟还,狼狈不知所向。”晋代李密的《陈情表》也有“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描述。以上句中的“狼狈”一词,均指行为和处境的困苦受窘,源出狼遭到人类的嫉恨,狈受到同类的排斥。“狼狈”一词也可理解为狼和最差的狗相互勾结。例如,“狼狈为奸”一词,自古不衰,通常用来形容坏人朋比为奸、为害善良。

“狼狈为奸”,请问你见过神兽“狈”吗?

除了作狩猎帮手外,“狗”在古代通常也作为种家畜来豢养。在古人的心目中,狗肉有独特的香味,肉质柔细,热量充沛,但狗又是狩猎、护家的帮手;因此,除了饥饿难熬之时,古人并不轻易杀狗烹之,只有像荆轲、魯智深那样的鲁莽粗汉才会大嚼狗肉。上古时代的先民更多地是把狗肉当做献祭供品。

“献xian四声”字,就表示把最好的狗肉奉献在祖宗神灵面前之意。《说文解字》因而释为:“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甲骨文中的“獻”字,左边是个大口的“鬲”,“鬲”是古代三条腿的锅(鼎);右边是一个犬”,在此表示狗肉。金文的“獻”字承接甲骨文,其中的“犬”更为形象,“鬲”上则增添一个“虎口”之形,表示鼎的口径很大。小篆的“獻”字承接金文,但接续了甲骨文的“鬲”,仍表示用大口的“鬲”烹煮狗肉以献祭。楷书缘此写作“獻”,简体字规范为“献”。

“献”字,本指用礼仪最贵重的青铜锅(鼎)烹煮“狗肉”,向祖宗神灵的奉献。词义扩大后,引申表示一般意义上的进献,如“献花、献礼、献旗、贡献”等等;又引申为表现给他人看,如“献技、献丑、献殷勤”等等。

“献”与“鲜”语音同源,源自狗肉的喷鼻香味,“香肉”其实就是狗肉。现在的街上有专卖香肉或者干脆就叫狗肉的饭馆,也有了饲养肉食犬的专业户。据说,古代人杀后献祭的狗只限于身有红毛者,黑狗或白狗都可免于口腹之灾,并不像今人的不分黑红白,统统可杀了食之。

“狼狈为奸”,请问你见过神兽“狈”吗?

   著名作家方刚在《动物哲学》一书中,十分精辟地说:“人类认识最浮浅的动物是人类自己,而认识最深刻透彻的对象是狗。”在中国人的文字中,表示“形状、状态、状况”的文字,有许多都是用犬”作为偏旁,“状 zhuang”字便是鲜明的例子《说文解字》释为:“狀,犬形也,从犬,爿声。这就是说,“状”的构形源自狗像木板(爿的本义为木板)一样立了起来。

  狗为四腿行走的走兽,狗的拟人化站立,是否来自于人的调教而违背了狗的自然属性,则不得而知,但古人从狗学人两腿站立而创造了“状”字,却是事实。除此之外,许多表示人类形状的字也都取自犬(包括反犬),例如獃头獃脑的“獃”(呆)字,表示发疯暴怒的“猖狂”二字,表示孤独的“独”字,表示嫉恨怀疑的“猜”字,表示亲近之意的“狎”字,表示奸诈之意的“狡猾”二字,表示错乱怪异的“戾”字,形容面目可怕的“狰狞”二字,表示偏激急躁的“狷”字,表示险恶凶暴的“狠”字,等等,不一而足。

  用“犬”还可以为众多野兽造出名字,如“狐、狼、猫、猞、猴、猩猿、犴”等等。既然大多数似狗一般大小的哺乳类野兽都用“反犬”做归类部首,作为种类的“类lei”字(小篆字形如图)自然有一种说法。

“狼狈为奸”,请问你见过神兽“狈”吗?

  小篆和繁体字的“類”,其字形左下角也是个“犬”字,用作该字的形符;上边形似“米”的符号(见后文所要分析的悉、番等字),表示动物的脚印;右半部的“页”则表示动物的头部或脸面。“类”,原本是一个由三个字符组成的会意字,表示脚迹相似,头脸相当,身躯如狗的一类走兽。现在的简体字则省其一半,改为上下结构,由米、犬(注意写的时候写作大,而不是犬)两个偏旁组合而成,表示某种相似东西的集合。

 “类”字的词义源出于一群类似于“犬”的动物,由头部(页为头)特征和脚印(亲为脚印)的相似而划分出的归类,即相似动物的类群划分。类”,《说文解字》释为:“类,种类相似,唯犬为甚。”《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即分类、类型的意思。由此引申,又指同类事物有相似之处,即类似的意思。如《后汉书·马援传》:“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这里的“类”便做相似。

相关阅读

  • 《烛之武退秦师》中"贰"的奥秘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
  • 说文解字:今日讲讲“奔”字

  • 成语词句网文章阅读
  • 聘则为妻奔为妾,“奔”,《汉语大字典》第四个义项为:“旧称女子没有通过正当礼节而私去与男子结合”。郑玄谓“权许之”,说明“奔”者非正礼,仅在仲春之月这样的特殊时期内
  • 在古代,所有人都能有“妾”吗?

  • 成语词句网文章阅读
  • 聘则为妻奔为妾,大家都知道古代中国的妻妾制度,正妻之外另娶的女人称“妾”。所谓三妻四妾、妻妾成群,有些人将之视为毕生的梦想,其实即使在古代,也不是人人都有这种“福气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