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佳句赏析 > 6个人,8个故事,一文读懂魏晋名士的“高风亮节”和苦闷彷徨

6个人,8个故事,一文读懂魏晋名士的“高风亮节”和苦闷彷徨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6个人,8个故事,一文读懂魏晋名士的“高风亮节”和苦闷彷徨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魏晋是一个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起一个重大的变化。在他眼中,所谓魏晋风度的外在表现,就是嗑药、饮酒、空谈、叛逆、超脱。看似叛经离道的躯体内,却隐藏着一个个桀骜不驯、备受压抑的灵魂。

易中天教授在《中华文明史之魏晋风度》中认为,魏晋风度是由渐渐崛起并垄断官场的士族子弟,随着人性的觉醒而自发形成的一股文化浪潮。简而言之,这是由所谓的魏晋名士掀起的风潮,而名士的标准:1、必须是大家族子弟;2、穿一件大袍子;3、会清谈。

余秋雨也不约而同地在“秋雨学院文化必修课”中谈到了魏晋风度。他说,魏晋风度实际上是一种人格范式。魏晋名士是后英雄时代的绝响,他们清谈巩固其志气,嗑药饮酒陶冶其趣味,从而形成一种自然性的集体人格。

然而,对大部分网友来说,这些文化大家们的说法,仍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刚好,小编也十分喜爱魏晋名士,在这里搜集了几位猛人的小故事。想必,大家看了这些故事,对魏晋风度会有个更直观的理解。

6个人,8个故事,一文读懂魏晋名士的“高风亮节”和苦闷彷徨

1

阮籍,建安七子阮瑀之子,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代表人物。

此人名气大,喜欢喝酒,也确实有治国之才。司马昭当权后,就很想将其招至麾下,甚至想跟他结为儿女亲家。阮籍得知后,不想攀这门亲,却又不敢当面回绝,竟然接连大醉了两个月,司马昭只好作罢。

一次,他跟司马昭聊天,无意中说自己比较喜欢山东东平这个地方。司马昭立即就任命他去东平当太守。这次,阮籍没有拒绝。他骑着小毛驴,带上一壶酒,就去赴任了。

到了东平,他没干别的事,只把县衙内层层叠叠的围墙都给拆了,把原先单独的办公室,变成了僚属们可以相互监督的办公大厅。这样,老百姓有事好找人,又提高了公务员办事的透明度。可以说,阮籍的东平府衙,简直就是中国最早的“便民服务中心”。

随后,他又精简法令。仅仅10多天,混乱不堪的东平府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府衙重新开张时,阮籍又骑上毛驴,溜回洛阳辞官。至此,他做东平太守还不到半月。

500年后,李白写诗《赠闾丘宿松》赞曰:“阮籍为太守,骑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偶来佛衣去,谁测主人情。”

6个人,8个故事,一文读懂魏晋名士的“高风亮节”和苦闷彷徨

2

还是阮籍。

阮籍嗜酒如命,却没能像陶渊明那样寄情田园,而是一直悬着一颗心。他的一生就像在黑暗中到处碰壁的飞蛾,以酒避世,却始终没能找到心灵栖息之所。

鲁迅说,阮籍饮酒“大半倒在环境。其时司马氏已想篡位,而阮籍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

于是,阮籍经常带着酒,孤身骑毛驴到处转悠。他走一条道,一定要走到尽头,然后自言自语:“真的没路了?”说罢便放声大哭。哭过,他调转驴头,继续在山林游荡,走到尽头,再自言自语:“真的没路了?”说完,又是一顿嚎啕大哭。

大概哭的多了,胸中就郁积了一股沉闷之气,需要排遣,于是阮籍学会了啸。

啸是魏晋名士的必修课。大概就像今人的口哨,但啸音更加凌厉、高亢、激越,据说也有人把手指放进口中啸的。龙吟虎啸,大概说的就是他们。

这一天,阮籍慕名到苏门山拜访隐士孙登,向他讨教人生的终极命题以及修仙导气之术。

阮籍吧啦吧啦说了一大堆,孙登呆若木鸡,闭口不言。

“夫子,你是叫我少说话,多喝酒吗?”他不甘心,再问。

孙登还是一言不发,闭目养神,活像一段朽木头。

阮籍明白了:与这样的高士交流,不能用世俗的方式。于是,他不再说话,而是啸了起来。顷刻间,高亢的啸声充满山谷,在竹林里久久盘旋。

一曲啸罢。孙登终于开了口:“你再啸一遍?”

于是,阮籍接连又啸了几曲,顿感心胸开阔、浑身轻松了不少。

孙登仍是一言不发。阮籍只好告辞下山。走到半山腰时,忽然一股高亢的啸音排山倒海般从山顶砸下来,如同山崩地裂,摇晃着山谷。

阮籍忽然就醒悟了,这是孙登用啸来回应自己。他觉得不虚此行,心中的所有疑惑也豁然开朗。当晚,回到家中的阮籍久久无法入睡,他欣然命笔,写下千古奇文《大人先生传》。

6个人,8个故事,一文读懂魏晋名士的“高风亮节”和苦闷彷徨

3

嵇康比阮籍小13岁,魏晋时期的著名美男,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音乐家和文学家。

臭美、爱美,也是魏晋名士的必修课。

嵇康美到什么程度呢?《世说新语·容止》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称赞,“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就是说他站着像挺拔高耸的孤松,遗世而独立,傲然而脱俗;他喝醉之后,就像伟岸的玉山欲倾而未倒。

且说这一年,阮籍的母亲去世。阮籍以孝闻名。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他正在跟朋友下围棋。朋友说,“你快回去吧,咱们以后再下。”阮籍不干,非要下完这一盘决出输赢,才肯回家。回到家中,他看着母亲的遗体,悲从中来,大嚎一声,吐血数升。

晋人奉行儒家思想,礼节繁冗,在家守孝是必须的,短则三五月,长则三五年。亲友来祭拜,主人必须披麻戴孝,带头高声痛哭。可阮籍却坐在一旁,即不迎客,也不痛哭,一脸不情愿的样子。

直到有一天,一名年轻人抱着琴和一坛酒,大踏步来到灵堂。“我来看你了。”年轻人还没进门,就嚷了起来。阮籍立马来了精神,连忙起身将年轻人迎了进来。两人就在灵前,边弹琴,边喝酒,好不快活。

这位年轻人就是嵇康。

6个人,8个故事,一文读懂魏晋名士的“高风亮节”和苦闷彷徨

4

嵇康博览群书,喜爱老庄学说,与阮籍等名士一起提倡玄学,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更娶了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好不风光,连司马家族都好几次想要拉拢他。

然而,这样的奇男子,放着好好的官不做,却偏偏选择当了铁匠。

一天,他赤裸上身,正在吭哧吭哧打铁。门口一阵喧哗,大将军钟会慕名前来拜访。钟会就是那位在司马昭账下,最终灭了蜀汉的钟会,三国名士钟繇之子。

钟会少有才名,文章被称为“妙品”,20岁出仕当官,短短3年就平步青云。但他极其崇拜嵇康,早年曾写了一篇《四本论》,想找嵇康鉴赏,又怕人家不见他,只好把书从窗户扔进嵇康的屋子。这一次,钟会志得意满,自然是风风光光前来拜会。

没想到,嵇康依旧打铁,根本没正眼看他一下。钟会站立良久,索然无味,愤愤拂衣而去。这时,嵇康才漫不经心地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头也不回,傲然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嵇康却没想到,一问一答之下,丧钟已为他敲响。

后来,嵇康卷入一起案件。杀不杀他,司马昭左右为难。这时,钟会不失时机地上书称:“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市,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今不诛康,无以清洁王道。”这正中司马昭的下怀。于是,斩杀嵇康的诏令立马下达。

嵇康就要被处死了。三千名太学生闻言,集体情愿,请求朝廷赦免嵇康,让他来太学教书。司马昭没有同意。行刑当天,众多官员、名士、市民、太学生前来围观、送行。嵇康面不改色,他抬头看了看太阳,知道离行刑还有一段时间,就让兄长嵇喜拿来平时爱用的琴。

很快,激越、哀怨的琴声便响彻了整个行刑场。曲罢,嵇康把琴放下,长叹一声说:“从前,有一位古人在梦中,传授我广陵散。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因为吝啬,不肯教给他。如今,广陵散就要失传了。”

说完,嵇康从容赴死,时年40岁。

6个人,8个故事,一文读懂魏晋名士的“高风亮节”和苦闷彷徨

5

魏晋名士大多喜欢嗑药,始作俑者就是“娘炮”何晏。

何晏是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的养子,曾官至礼部尚书、侍中。他与夏侯玄、王弼并称正始名士,不仅是五石散的推广者,也是魏晋玄学的联合创始人。

为什么说何晏是娘炮?跟时代有关。

那时候,人们对男人的审美口味独特。男人以脸施粉黛为时尚,连走路也要如同贵妃出浴般娇而无力才能称得上美,用现在的话说,可不就是 “娘炮”?何晏就是这样的人。《三国志·魏书》记载:何晏不论何时何地,都把搽脸的白粉带在身边,掉了就擦,走路时还会顾影自怜。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娘炮”,却被魏晋名士们颁发了“最具风尚奖”。

他喜欢吃五石散,并非为了治胃病,而是相信该药可以“神明开朗”、美白皮肤,还兼具催情、壮阳之功效,不啻为魏晋时期的“伟哥”。

“美男子”都在吃,咱们还不赶紧吃?五石散就此风靡开来。然而,五石散确实可以让你吃后浑身发热,如坠仙境,但也会造成皮肤生疮溃烂,精神恍惚,消化功能衰退等不良反应。据称,服此药致瘫而死者,有裴秀、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等,真是害人不浅啊。

再说何晏,自从获得“最具风尚奖”后,声名鹊起,不仅四处兜售五石散,还开坛讲解老庄玄学,俨然文坛领袖。然而,他的这种浮夸作风虽深得曹操喜爱,却被曹丕所嫉妒。

何晏一直没什么官做。直到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与何晏交情甚厚,才推荐他做官。何晏也抓住机会,联合曹爽排挤司马懿,连升几级,一时风光无限。

他没想到,司马懿不久就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爽投降。何晏这才慌了神,想改投司马懿门下,遂自告奋勇查办曹爽等人的案子。很快,案子办完了。何晏向司马懿复命。

“参与的共有八族。”司马懿说。

“嗯,丁、邓……”何晏掰着手头数来数去,却只有七族。

“还没完。”司马懿说。

“难道是说我吗?”何晏这才如梦初醒,他惶恐地问,汗珠滚落下来。

“对。”司马懿干脆地回答。

于是,何晏就地收押。正月初十,司马懿以谋逆罪将何晏与曹爽等一同诛灭三族。

6个人,8个故事,一文读懂魏晋名士的“高风亮节”和苦闷彷徨

6

除了嗑药,酗酒也是魏晋名士的风尚。

竹林七贤都爱喝酒,却原因各异。阮籍名为饮酒,实为避祸。嵇康乐饮,名副其实,其《与山巨源绝交书》可见其真性情。阮咸竟然与猪共饮,让人啼笑皆非。山涛、向秀则较为节制,更倾向于儒家的饮酒,王戎则兼而有之。

要说七贤中饮酒最为洒脱的,非刘伶莫属。

刘伶字伯伦,安徽淮北人,因嗜酒不羁,人称“酒侯”。据称,刘伶相貌丑陋,从不主动与人交往,平时也沉默寡言,唯独与阮籍、嵇康相交甚厚。他经常坐着鹿车,带着一壶酒,让人扛着锹跟着,说:“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就地埋了。”

为给喝酒正名,他甚至写了一篇《酒德颂》,传为美谈。但也因长期酗酒,他身体很差,经常口渴。他向妻子讨酒喝。妻子把酒倒掉,哭着劝他:“你喝酒太多了,这不是养生的办法,必须要把酒戒掉。”

刘伶说:“很好。但我不能自己戒,要向神灵祷告,发誓后才能戒掉酒瘾。你快去准备祭祀用的酒肉吧。”

妻子连忙置办来酒肉,供在神案前,让刘伶祈祷发誓。刘伶跪着说:“天生我刘伶,酒是我的命。一次喝一斛,五斗消酒病。妇人之言辞,千万不能听。”说完拿起酒肉就吃喝起来,又颓然醉倒在地。

在王戎帐下任参军时,有一天刘伶忽然来了兴致,竟在官邸脱光了衣服,一丝不挂地饮酒。几个客人来访,他也不赶紧穿衣服。客人见他如此不雅,就讥笑他。刘伶却一本正经地说:“天地是我的房子,房子是我的衣裤。诸位为何跑到我的裤裆里来了?”

还有一次,刘伶喝醉了跟别人发生争执,那人扯住他的衣袖挥拳要打。刘伶不慌不忙地说:“我瘦的像鸡肋,不能让你的拳头打得舒服些,真是对不起。”那人笑了,就不打了。

刘伶一生嗜酒,也为我们留下不少成语。比如:枕麴藉糟、五斗解酲、鸡肋尊拳、陶陶兀兀、以酒解酲……

6个人,8个故事,一文读懂魏晋名士的“高风亮节”和苦闷彷徨

7

嗑药、饮酒,男扮女装,之所以有如此风气,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莫大关系。

魏晋时期,王朝更替、权臣篡位的事时有发生,统治阶级内部充满了虚伪、狡诈、猜忌和凶杀等不堪行径。许多名士相继被杀,导致很多的人内心充满了彷徨和恐惧,他们为了避难,不愿涉足政治,也不敢妄议时政。为了麻痹自己,就开始标新立异,慢慢成为一种时尚。

清谈玄理,也是如此。

玄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阶段,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主张“名教出于自然”,代表门阀士族利益;第二阶段以阮籍、嵇康为代表,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代表寒门庶族利益;第三阶段以裴頠为代表,发对“贵无论”;第四阶段以向秀、郭象为代表。

玄学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王弼,出身名门,曾外祖父是东汉末年“八俊”之一的刘表,祖父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

王弼10多岁时就口才出众,喜欢老子的思想,并用老子思想注解《周易》。一天,吏部郎裴徽见到王弼,觉得他是个奇才,就用当时人们都百思不得其解的“以无为本论”刁难他。

没想到,王弼回答的头头是道:正因为无是根本,所以万物皆始于无。只有圣人能体察到无,所以孔子不说,而老子的层次还属于有,所以一直说无,生怕说不周详。

当时,大将军曹爽与司马懿正在争权夺势。一天,王弼来见曹爽。曹爽以为他是来帮忙出主意对付司马懿的,就亲切接见了他。没想到,听了大半天,王弼跟他大谈玄学,大谈公平公正,搞得曹爽很不爽。

虽然曹爽并没有惩罚他,但他的仕途也就此断送。

更可悲的是,当曹爽被司马懿收拾时,王弼因与曹爽的见面也遭到猜疑,虽然没被诛杀,却也求仕无望了。没多久,他就因病去世,时年仅24岁。

6个人,8个故事,一文读懂魏晋名士的“高风亮节”和苦闷彷徨

8

魏晋最后一个名士,当属陶渊明。

陶渊明也爱酒,但与前期的名士相比,他的心态更加平和,因此酒也喝得更为豁达。

陶渊明曾祖父或为陶侃,外祖父孟嘉是晋代名士。但到了陶渊明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特别是在陶渊明8岁时,父亲就去世了,12岁时,母亲也去世了。

可以说,小陶的童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20岁时,他开始寻求仕途,但都从事着低级的官吏生涯,中间还数次辞官回家种田。

一直到50多岁,为了养家糊口,他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前来彭泽县督查。督邮一来就飞扬跋扈,陶渊明看不惯,长叹一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完,他取出官印,留下一封辞职信就回家了。至此,他当彭泽县令仅80多天。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其三》)可见,陶渊明种田也种的不咋地,好在他对此很看得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硬是把种田种出了艺术气息。

然而,要喝酒,没钱可不行。好在,老陶虽然没商业头脑,人缘还不错,总是有人给他送酒喝。这不,重阳节这天,他又嘴馋,酒缸里却早已空空如也。没办法,他就跑到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坐在路边看南山。这时,一位白衣人远远走来,原来是江州刺史王弘专程给他送酒来了。陶渊明大喜,当即在路边小酌,大醉而归。

为何人缘这么好?原来,老陶虽穷,却不穷朋友。不论贵贱,只要有人来拜访他,他家中有酒,就一定好好招待。陶渊明如果先于客人喝醉了,他就会说:“我喝醉了,想睡觉了,你可以走了。”率真至此。

这一年,邻居新酿了一坛好酒,送了一些给陶渊明。陶渊明自然是喜出望外,端起就喝,不知不觉喝多了,前半生的所思所感一起涌上心头,他欣然提笔,做《饮酒》20篇。

这就是名扬天下的《饮酒》诗。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