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佳句赏析 > 堂堂皇帝他竟容不下文人侍从学士宋濂

堂堂皇帝他竟容不下文人侍从学士宋濂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他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濂。堂堂皇帝他竟容不下文人侍从学士宋濂

宋濂,他这个人呢从小身体不好,自幼多病,而且家境贫寒,但是呢,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他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虽然他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但是他一生都没有怎么参与政务。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来却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虽然马皇后为他求情,免过了死罪,但仍然被流放茂州,然而这对于年老的他来说,这样的结果其实也快将他逼死了,果不其然,在流放的途中他就于夔州病逝,享年七十二岁。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宋濂生于1310年11月4日,因与其祖父同日生,故名为寿,后改名濂。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至宋濂时才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因其母怀孕仅满七月而生宋濂,故宋濂幼时多病。按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个早产儿。宋濂精通《五经》。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因危素等举荐,顺帝召宋濂为翰林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 。至正十年(1350年),入仙华山为道士,实则入山著书。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月四日,入小龙门山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他接受正在打天下的朱元璋邀请,出山前去金陵。他是一个纯儒,不有刘基的谋略,甚至也提不出朱升那样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政见,仅仅说了一句“愿明公不嗜杀人”的提倡。此后将近二十年,成为太祖高天子的侍从学士。朱元璋对他褒扬有加,称为“建国文臣之首”,还说“朕自布衣为天子,卿自草莱列侍从”,这种信用几近无人能及。诚然信用极高,但他并无卖力重要的行政职务,除了为太子和诸王教授经学,为天子起草各种公文外,主要的任务便是主持编纂《元史》。

洪武十年(1377年),宋濂告老还乡,朱元璋亲自饯行,并命宋濂之孙宋慎送其回家。宋濂以头叩地辞谢,并约定说:“臣没死之前,请允许臣每年来宫内觐见陛下一次。”回乡后,宋濂每年乘着帝庆节的机会如约进京陛见。

作为官员,宋濂由于谨慎仕途倒也顺利,然而谁也没想的是,他的晚年竟会悲凉不堪,洪武十三年(1380年),宋慎被牵扯进胡惟庸案中,导致宋濂一家遭祸,宋慎与宋濂其次子宋璲都坐法死,朱元璋想处死宋濂,经马皇后及太子朱标力保,才得免一死,徙至四川茂州安置。

宋濂的耿直朱元璋应该是清楚的,但是他虽然听了马皇后的劝阻,却让年老的宋濂颠沛流离,终究是没饶过宋濂这个小心翼翼的文人,或许,这就是“天子之怒”的威力吧。不知被流放的宋濂,是否后悔出山踏入仕途,后悔自己没有在山里专心学术?

相关阅读

  • 堂堂皇帝他竟容不下文人侍从学士宋濂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宋濂简介,他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濂。宋濂,他这个人呢从小身体不好,自幼多病,而且家境贫寒,但是呢,他聪
  • 从行御史台的设置来看元朝对地方的监管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御史台,行御史台是元代御史台设置于地方的机构,对元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和监察网络的构建,发挥过重要作用。公元1277年,为了加强对江南新攻取地区的监督,忽必烈在扬州设置了由蒙
  • 原始史料丰富的《元史》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元史演义,元朝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蒙古族兴起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部,后来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成吉思汗建国以前,蒙古人还没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