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美文欣赏 > 再读鸿门宴:真假英雄得辨,结局早已预料

再读鸿门宴:真假英雄得辨,结局早已预料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不论是见于何处史料,项羽的英雄之名确凿无疑。说起楚汉争霸的两大主角,最精彩的一次交锋莫过于在鸿门宴上的试探,刘邦的逃逸成为了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预示着项羽注定和天下无缘。但项羽似英雄却又是假英雄,刘邦似小人却倒是真小人。真假之间通过一场鸿门宴就足以见得,两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在这一次宴会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在鸿门宴上从三个角度去看待项羽和刘邦,就能得出结局的提前预兆。

再读鸿门宴:真假英雄得辨,结局早已预料

鸿门宴

长短眼光

在秦末诸侯之中,项羽通过巨鹿之战证明了自己,在此之前楚怀王曾有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幸运的是刘邦先入关中,项羽得知以后愤怒不已屯兵灞上,这也就有了之后的鸿门宴。但对刘邦来说,颇具长远眼光。刘邦一直都不是什么大英雄,刚入关中面对无数金银财宝和美人,一度沉沦。但在张良、樊哙等人的劝说之后,刘邦却清醒了过来。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这种克制欲望的表现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人都能抵制诱惑时,才是真正转变的时刻。这也难怪范增会说:“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可见刘邦不贪图奢靡沉沦享乐的做法,首先是征服了敌人的。

再读鸿门宴:真假英雄得辨,结局早已预料

项羽

但项羽不同,虽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但却着眼于一时之利。就像是一个耍孩子脾气的孩子王,他的受人尊重是用武力换取来的。先来看看项羽开展鸿门宴的动机——“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也就是说项羽生气的原因和目的很简单,我在战线上打的辛辛苦苦,凭什么你来当关中王?所以究其目的项羽不过是贪图关中王的称号,又或者说是项羽的价值观认为,强者才配拥有最好的待遇,刘邦是不配的。这么说也并非没有证据,在刘邦服软之后,项羽便再没有了怒气,反而对杀刘邦犹豫不决。这些都可以表明,项羽要结果,却不重视得到结果后的隐患。

再读鸿门宴:真假英雄得辨,结局早已预料

项羽

一个能为了将来考虑放弃眼前的财富,听取张良意见约法三章。另外一个则是一时意气,不服气刘邦成为关中王而武力胁迫。高低如何,自见分晓。

为人处世

在鸿门宴的史料描绘中,有几处细节值得揣摩。项伯因为张良于他有恩,故而在得知鸿门宴计划后,赶紧来到刘邦帐营中劝说张良先行逃跑。张良自然不会做背信弃义之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随后张良便把整个事情的经过告知刘邦。这时候才真正是刘邦为人处世智慧的体现,首先便是张良的询问,当张良问“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时,刘邦知无不言。而后在对待项伯时,刘邦还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在见项伯前,刘邦问张良:“孰与君少长?”,意思就是项伯和张良谁年龄大。

再读鸿门宴:真假英雄得辨,结局早已预料

刘邦

刘邦在得知项伯年长时,刘邦的做法是:“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从这一点看就得以明白刘邦的智慧,一句话给足了张良面子,而且拉近了和张良之间的距离。同时以兄长礼仪对待项伯,更是博取了项伯的好感。这种人际交往手段,其实人人都会,但却都做不到像刘邦这般坦然。

再读鸿门宴:真假英雄得辨,结局早已预料

鸿门宴

反观项羽时就差了半截,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结果在鸿门宴上刘邦低头认错时,项羽直接就把曹无伤供了出来。可想而知这种不顾他人生死,直接出卖的行为如何能得人心?强烈的对比还体现在听取意见上。刘邦知道大祸临头,对张良的询问是知无不言,对张良说向项伯求情的建议是奉若圣旨,正是这种善于听取意见的行为保住了刘邦性命。项羽又有不同,范增劝他杀了刘邦,他优柔寡断。在项庄舞剑时,又犹豫不决。实际上正是项羽的刚愎自用性格,唯独相信自己的判断导致了最终失败的结局。

真假英雄

刘邦的英雄气概展现最多之处在于舍取,不管是面对关中无数的财富,还是在舍去主公身份,向项羽低头认错。刘邦都懂得舍取,舍去了自己眼前的利益,保住了长久的发展。在刘邦看来越发实际的东西,反而越容易获取。面对下属善于听取意见,面对危机敢于信任。项羽虽为英雄,但骨子里却饱含小家子气。而且项羽的英雄是个人英雄主义,刘邦则有着承担天下为己任的英雄气。一个为私,一个为公,何尝不是得辨真假英雄?

再读鸿门宴:真假英雄得辨,结局早已预料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樊哙闯入营帐中救主,项羽夸赞,这也说明在心内项羽认同这种忠诚,认同这种胆量和气魄。反过来也证明项羽对樊哙的惺惺相惜,其实也正是项羽自己的一个缩影。舍弃生死敢作敢为,这就是项羽的英雄所在。刘邦则不同,不管是胆小怕事还是卑躬屈膝,从表面上看都是小人作态。但刘邦所奉行的是现实主义,能保住自己的命,就意味着有机会。将来才能够在自己的位置上,做更多的事情。从约法三章时打好民众基础,再到后来的保住小命,这都是刘邦的广义英雄气质。

所以在一场鸿门宴上两人的做事原则和谈吐,其实都预示了之后楚汉相争的结果。

相关阅读

  • 鸿门宴的始末,一场没有硝烟的厮杀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鸿门宴,——明代《暗渡陈仓》头折秦朝末年,秦始皇嬴政驾崩,权臣赵高肆意妄为,改始皇帝遗诏,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在外守边的扶苏与蒙恬自裁,立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
  • 刘邦和项羽,为什么会有“鸿门宴”?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鸿门宴,秦二世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09年七月,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历经三年战乱,最终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在灭秦的战争中,逐渐形成了以项羽和刘邦两大集团和其他许多独立割据的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