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文章阅读 > 他是东汉开国名将,为国一生戎马,完美诠释马革裹尸、老当益壮

他是东汉开国名将,为国一生戎马,完美诠释马革裹尸、老当益壮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说到“马革裹尸”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如果要给一个比较官方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裹起来,多指军人战死沙场,表达一种志愿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从字面意思看起来,似乎跟陈思王曹植所说的“视死如归”有着十分相近的含义,只不过,“马革裹尸”这个成语的出现却比“视死如归”早上了至少100多年。

而想当年缔造这个成语的人,便是一位东汉著名的将领,同时也是东汉王朝的开国功勋之一,更是被“汉光武帝”刘秀称为“伏波将军”的军事家——马援。

也正因为“马革裹尸”一词最早出自马援之口,并且见之于史册之中,便成为了代代相传而且流传广泛的成语典故。

除了“马革裹尸”这个典故之外呢,其实还有一个典故也与这位“伏波将军”有关,那便是“老当益壮”,而且,如果我没有判断错误的话,马援也是第一位说出这句“豪迈之语”的人。

他是东汉开国名将,为国一生戎马,完美诠释马革裹尸、老当益壮

马援像

那马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使他成为如此“励志”和“正能量”的一个人?既然想知道,那么,我们就从他的“生平”开始讲起。

马援,字文渊,生活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是当时扶风郡茂陵县人氏,从他所生活的时间段上,我们也能够看出,那是一个十分动乱的年代,尤其是他历经了“王莽篡汉”之后的“新朝”时期。

马援的祖辈和父辈也曾在西汉王朝为官,他在家中排行老四,然而,在他十二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

马援从小就立有远大的志向,当初几个哥哥曾教他《齐诗》,希望他能够学文入仕,然而,马援却不愿都鼓捣那些“文字词句”,而是希望将来自己能够建功立业、有一番大的作为。

后来,马援便在很长时间之内畜养起猪、牛、羊、马并且兼顾放牧,但由于他蓄养牲畜和放牧十分地得起章法,便使得收获颇丰,与此同时有数百户的人家前来归附于他。

虽说,有很多的人家前来归附于他,但却大多都是老人,而就在这个时候,马援便时常鼓励那些老人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意思就是说:大丈夫的志气,应当在穷困时更加坚定,年老时更加壮烈。

这里需要注意了,通过以上马援的事迹,我们捕捉到了“老当益壮”这句话,其实,这是,马援在比较年轻的时候为了鼓励一些老年人发挥余热时说出来的。

他是东汉开国名将,为国一生戎马,完美诠释马革裹尸、老当益壮

马援塑像

虽然马援通过蓄养牲畜和放牧获得了不少的收获,但他却把大部分的收获都分给了他的兄弟,以及前来归附的百姓,自己依旧过着有些清贫的生活。

其实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物质上过得更好,并不是马援的志向所在,否则,他就成为不了“伏波将军”,而是成为一位名无法见诸于经传的“商人”了。

不过,马援这样的生活也没有过多久,就在新朝末年之时,这里顺便提一句,王莽所建立的“新朝”仅仅维持了15年就土崩瓦解了。

而就在新朝末年之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援也终于获得了开启自己人生抱负的机会。

由于当时群雄并起,都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帜要铲除王莽这个“伪”政权,于是,基于情势所逼,当时担任卫将军的王莽的堂弟王林,便开始广泛地网罗天下英豪,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王林选中了马援并且还把马援推荐给了王莽。

而当时急需人才的王莽也当机立断地任命马援为“新城大尹”,要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据史书上的记载,相当于“太守”的官职,如果用现在的概念来对比理解的话,就相当于一个省级或部级的官员了,而当时让他所掌管的区域便是“新城”。

这可的的确确不是一个小官,也真没想到,马援刚刚步入仕途就得到了这么高的一个官职,不过,这也是和当时王莽的“慌乱”有关系的。

这里还有一点要说的是,马援当时选择了替已经苟延残喘的“新朝卖命”不得不说是一个不那么“明智”的选择,同时也不得不说,此时的马援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他是东汉开国名将,为国一生戎马,完美诠释马革裹尸、老当益壮

马援塑像

等到了更始二年,即公元24年,王莽政权彻底土瓦解,作为王莽政权残余的马援就只好带着亲人家眷逃到了凉山去避难,马援的第一次仕途也就此终结。

而等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5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便是当时担任“宣抚使”的刘秀,通过一年左右的经营,已经兵强马壮,于是便在当时藁城的千秋亭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光武政权”。

而就在此时,马援的哥哥马员率先投奔了刘秀,而马援再次棋差一招地被当时在割据陇右地区的军阀隗嚣所看重,被任命为“绥德参军”,但却开启了他第二次的仕途。

而就在同一年,隗嚣派遣马援出使在蜀地称帝的公孙述,因为当时隗嚣其实也是有着想找到一个可靠的人作为靠山的打算,而一番出使之后,马援认为公孙述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同时他向隗嚣推荐了刚刚登基称帝的刘秀。

此后,在建武四年,即公元28年,在马援的建议之下,隗嚣便再次派遣马援到洛阳面见刘秀。

经过多次的见面和多番的交谈后,马援回了陇右复命,当隗嚣询问光武帝刘秀其人的情况时,马援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甚至说“光武帝刘秀”是一位能够与“汉高祖刘邦”相比肩的一代英明雄主。

而也正是在马援的不断说服之下,隗嚣终于被说动,统一归顺汉室,并且还让他的长子隗恂到洛阳去做人质。

能够达成此次的归顺,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马援除了领兵打仗之外的另外两项“精明”支出,第一是“擅于识人”,第二便是“善与说服人”,颇有几分“纵横”之才。

他是东汉开国名将,为国一生戎马,完美诠释马革裹尸、老当益壮

马援塑像

只可惜早就有着“称霸”野心的隗嚣终究不是一个安分守己之人,在部将王元的挑拨之下,他便动了要占据陇西,进而以陇西为根据地以称王称霸的狂热念头。

而当时没有任何官职,仅仅是在洛阳上林苑屯田的马援,见势头不对,便立刻给隗嚣写信,劝说他不要懂称霸天下的妄念,而隗嚣中毒已深,不仅不领情,还认为马援背叛了他,并且当即起兵发动叛乱。

见此状况,马援并没有盲目地再忠于隗嚣,他立刻上书刘秀,并且献上了消灭隗嚣的计策,刘秀也当机立断,采纳了马援的计策,并且命马援率骑兵五千一边狙击隗嚣的叛军,一边到各处去劝说隗嚣麾下高峻、任禹等部将,进而从内部瓦解整个隗嚣集团。

当然,在试图完结隗嚣集团的同时,对隗嚣本人的劝解,马援也始终没有放下,试图通过各种渠道将劝解的话递到隗嚣的耳边。

然而,此时的隗嚣早已变得顽固不化,在隗嚣集团濒临土崩瓦解之时,就在建武八年,即公元32年,光武帝刘秀率领大军亲自征讨隗嚣。

而就在消灭隗嚣的这场战役之中,马援又为刘秀献上了一个“堆米为山”的奇特战术,没用多久就拿下了隗嚣的根据地天水以及周边的16座下辖的属县,隗嚣本人虽然逃脱,但是,隗嚣的势力已基本被消灭,而这也是马援为东汉王朝、协助光武帝刘秀拿下的第一场胜仗。

而历经“消灭隗嚣”一役之后,马援和刘秀这对“君臣”的缘分,才正式建立,就在第二年,即公元33年,马援被任命为太中大夫,正如入编东汉王朝的官员序列,当然,这也开启了马援的仕途和抱负的一个新的篇章,确切地说是真正开启了他实现儿时胸中大志、建功立业的征程。

他是东汉开国名将,为国一生戎马,完美诠释马革裹尸、老当益壮

袁弘饰演刘秀

在被封为“太中大夫”之后,他也成为了另外一位东汉名将来歙的副手,两人一起统领诸军驻守长安,要知道,东汉王朝的都城定在了洛阳,而长安作为曾经西汉王朝的都城,在东汉时期也有着很高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东汉时期实际实行的是“双都城”制,而且这样在国家之内一南一北各有一座都城,也十分利于东汉王朝的统治。

而就是在这个时候,从新朝末年开始就不断侵扰汉室边境甚至趁着混乱进入中原的塞外羌族势力,占领了金城一带的很多县城,而且眼见势力越来越大。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当时的金城就是现今的兰州,而且不仅在现代,在东汉时期,金城也都是陇西地区最大的一个城市。

所以,一旦羌族的势力占据了整个金城,那么就可以以金城为根据地,继续进一步向中原蚕食东汉王室的疆域,而且受威胁最大的便是长安。

于是,来歙便到洛阳向刘秀禀明了此事,并且还说想要平定盘踞陇西的羌族势力,只有马援能够办到。

不过,也许刘秀当时有别的考虑,并没有马上就有“动作”而是在两年之后,也就是公元35年才任命马援为陇西太守,真正地把马援派到了西北去平定日渐势大的羌族势力。

而历经六年的平乱与治理,马援成功地缓和了陇西地区的“小规模战争”,当地的百姓也逐渐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而平定“羌族之乱”也是马援在成为东汉王朝的官员之后所创下的第一个大的功绩,此后,就在马援担任陇西太守的第六年任上,也就是公元41年,他便被征召入朝并且被封为“虎贲中郎将”。

他是东汉开国名将,为国一生戎马,完美诠释马革裹尸、老当益壮

马援塑像

入朝为官之后,马援有一段时间远离战场,但他却对“国事”十分的重视,积极向光武帝刘秀献言献策,刘秀也采纳了他很多的意见,全都取得了行之有效的结果。

不过,没过多久,马援再一次披挂上了铠甲,率领大军开启了他第一次平定“岭南之乱”的征程。

此次平定岭南从公元41年下半年开始,历经将近三年,马援成功地剿灭了叛军,还根据“大汉律例”制定了适合岭南地区推行的“越律”,而后便班师凯旋而归。

马援回到洛阳之后,便前去拜见刘秀复命,刘秀也因为马援成功地平定岭南叛乱对马援大加赏赐,不仅封马援入九卿之列,还赐给了精美的兵车,此时的马援可谓是已经登上了“人生巅峰”了。

而就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他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且激励了无数赤胆忠魂的慷慨之词——马革裹尸。

他是东汉开国名将,为国一生戎马,完美诠释马革裹尸、老当益壮

小人书封面

那是在马援的大军凯旋归来的时候,等大军快到洛阳的时候,便有一众官员和马援的一种朋友出城去迎接他、犒劳他。

就在犒劳马援的宴席之上,有一个当时很出名的名叫“孟冀”谋士跟很多的朋友一起举杯向马援祝贺,而马援并未领受孟冀的“好意”,反而问道:“我原本很希望先生能够给我讲一些好的道理,教导我一番,却不曾想先生竟也和众人是一样的。我立了这么小的一个功却接受了一个大县的封地,我是感觉我的功劳浅薄而赏赐却十分厚重啊,如果一直这样的话,我又怎么能够长久呢?不知道先生有什么可以来帮助我呢?”

孟冀当时也没有想到马援会对他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沉默了一会儿便回答说:“我的智力低下,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听到这样的回答,马援则接着说:“如今匈奴和乌桓仍然在北方边境不断侵扰我大汉疆土,我很想去征讨他们。男子汉就是应该死在边疆战场,用马皮包着尸体下葬,怎么能安心的享受儿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呢!”

孟冀听完不禁赞叹说道:“你的确是一个为忠烈之士啊,忠烈之士确实就应该像你所说的那样。”

当然,上述的这番对话是对“史书”当中文言的翻译,马援的那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辞在《后汉书·马援列传第十四》当中的原文是这样的:“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他是东汉开国名将,为国一生戎马,完美诠释马革裹尸、老当益壮

古版《后汉书》

更加重要的是,马援不仅那样说了,也那样做了,就在马援班师回朝一个多月后,北方的匈奴和乌桓果然再次地侵扰了北方的边境,他们联手进犯了距离长安很近的“扶风”。

接到战报,马援立刻向刘秀请缨出征,并且在第二年的年初,马援率领三千骑兵出兵高柳,并且沿着周边一路巡查,而当乌桓听闻马援率兵而至时,原本就是“乌合之众”的乌桓部众纷纷退散,马援不战而胜,解决了北方的边患。

此后,当时间来到建武二十四年,即公元48年的时候,岭南地区再次发生大规模的叛乱,当时的马援已经六十二岁了,即便如此,在听闻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岭南叛乱全军覆没的消息之后,年过花甲的他仍然披挂整齐地上殿再次向刘秀请缨。

而刘秀则考虑到马援年事已高,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年过花甲就已经是很老的人了,毕竟那个时候整个社会的平均寿命并不高。

即便如此,马援仍然坚持向刘秀请缨,甚至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体仍然可以骑马射箭、统帅三军冲锋陷阵,还当着刘秀的面表演了一番,刘秀这才放心地再次让马援执掌帅印。

而说到这里,我们也不得不说,马援不仅在他年轻的时候就说出了“老当益壮”的豪言壮语,等到他真的老了的时候,他也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叫做“老当益壮”。

在出征之前,当亲友们来为马援送行的时候,他对老友谒者杜愔说:“我受国家厚恩,年龄紧迫余日已经不多,时常以不能死于国事而恐惧,现在获得出征机会,死了也心甘瞑目,害怕的是一些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参与后事,特别难以调遣,我独为此耿耿于心啊。”

他是东汉开国名将,为国一生戎马,完美诠释马革裹尸、老当益壮

老将马援

马援在出征之前所说的一句话,也真正地表达了他的心声,我想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马援一生都感念国家的恩情,一生都想燃烧自己为大汉王朝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也是一个孝悌之人,因为他也考虑到了万一他在战场上有什么闪失,家人们的感受。

虽然人们常说“自古忠孝两难全”,但我倒觉得似乎古人所推崇的“忠孝节义”这四个字在马援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可谓是一个“古今完人”。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5年,马援率兵抵达岭南地区,开启了他“二平岭南”的征战,没用多长时间,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之下,也历经了十分艰苦地战斗,马援率领“大汉王师”成功地平定了岭南的第二次叛乱,也在战场上谱写下了一曲“老当益壮”的胜利战歌。

以上,就是马援这位东汉的开国功勋和著名的军事家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人生中诸多的“高光时刻”。

而纵观他的一生,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身体力行地诠释了那两个他亲口说出的词——“老当益壮”和“马革裹尸”。

他的人生经历也成为了后世之人的“励志”典范,“老当益壮”和“马革裹尸”的报国精神更是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赤胆忠魂。

相关阅读

  • 马援:老当益壮去,马革裹尸还

  • 成语词句网文章阅读
  • 马援字文渊,他于62岁高龄出征五溪蛮,并死于征伐途中,所以,这两句是他那最后远去背影的真实写照。一说这老当益壮,很多人会想起唐王勃那《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