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文章阅读 > 重磅发现:两千年前美女秦罗敷竟是林州采桑人

重磅发现:两千年前美女秦罗敷竟是林州采桑人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大爱无痕/文

近日,在翻阅秦汉史料的过程中,偶然间,发现了一个2000多年前的美女的事迹,竟然与林州市采桑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个美女,就是秦罗敷。

史料记载,罗敷女极其美貌,且忠贞爱情,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堪比古代四大美女的女性。那么,她是如何被认为是采桑人的呢?

我们来一步步解析这件事。

一、关于罗敷的记载

最早的关于罗敷的记载,是《汉乐府·陌上桑》中。

为让读者清晰了解,我们将原文拆解开,一段一段分析。

【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采桑。

【推论】:

这里有3个信息与采桑有关。

1、罗敷采桑养蚕的地方在城南边。——如今的采桑镇正好符合这个地理位置;

2、秦氏有好女。——采桑镇有两个主要的秦姓居住地(秦家窑、秦家坡——秦家坡多是从秦家窑迁移过去的)。秦家窑又恰好在城的南边。

3、采桑,确实是因为百姓们多种植桑树、养蚕而得名。

按照以上这三点,我们可以得出:在秦家窑有个女子叫秦罗敷,会养蚕。常

常在都城的南边采桑养蚕。——首先,以上三点是具备这样的合理解说的。

那么,接下来,就有了一个新问题,林州是不是都城?是哪国的都城?

重磅发现:两千年前美女秦罗敷竟是林州采桑人

【罗敷剧照】

二、关于林州曾是战国时赵国都城的几点证明

《林县志》记载,春秋时,林州先属卫国,后属晋国;战国时,先属韩国临虑邑,后属魏国,又后属赵国。

好了,这可以清晰地看出,林州在春秋时曾属于晋国。

查阅资料得知,春秋晚期,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非常著名的“三家分晋”的事。

说的是,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晋国韩氏、晋国赵氏、晋国魏氏均为晋国六卿之一,后因为专权逐渐强大,最后将晋国瓜分,成立了三个新诸侯国:韩国、赵国、魏国。

在与诸卿较量中逐渐强大乃至封为诸侯的赵氏,第一次建都晋阳(今太原市南古城营村),赵献侯元年(前423年)迁都中牟,至赵敬侯元年(前386年)定都邯郸。

我们可以看出,赵国曾三次建都,第一次在太原,第二次在中牟,第三次才定都邯郸。

第一个都城和第三个都城,历来没有异议,唯独对第二次的“中牟”,史学界争论较大。

这个中牟,并不是现在河南郑州附近的中牟县。

重磅发现:两千年前美女秦罗敷竟是林州采桑人

【林州发现的战国车马】

有关赵都中牟地理位置的问题,最早可追溯到《汉书·地理志》中河南郡中牟县条:“赵献侯自耿徙此。”——认为【河南中牟】即【赵都中牟】。《晋书·地理志》、《通典·州郡》、《太平寰宇记》和《舆地广记》等均沿用此说。至唐代司马贞《史记·索引》云:“此中牟在河北,非郑之中牟。”认为赵中牟在黄河以北。

上述【河南中牟】说所指中牟县,在先秦为郑国圃地(圃田),战国属魏,汉代才置中牟县。而赵立国176年的历史中,其版图从未到达大河(黄河)以南,所以河南中牟县不具备赵立都的历史地理条件。

【推论】:

林州距离晋国地理相邻,具备迁都的条件。

最重要的是,也确实有过这样的考古发现。

2003年09月24日《燕赵都市报》曾刊发一条命为《林州可能是赵国中期国都》的报道:

本报讯:据《大河报》报道,在河南省林州市行政中心新址的以宋代为主的82座古墓及灰坑已被考古人员探明。这是该市文物管理部门去年5月份抢救性发掘630座战国古墓群后,再次发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古墓群。此外还有元、明、清各代的墓葬和4座规格较高的汉代墓葬。

林州市文物管理所副研究员张增午说,这为有关专家推测林州市极有可能就是战国时赵国中期的国都的说法提供了佐证,至少也可以说明林州在古代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重镇。

重磅发现:两千年前美女秦罗敷竟是林州采桑人

【林州战国古墓文物】

既然有这么重大的战国古墓群印证,那么,关于罗敷女的事情,就更为确切了一步。

同时,接下来,又有了新的发现。

三、李白作诗进一步确认

罗敷是个美女,大诗人李白很认可,曾经专门作诗一首《子夜吴歌·春歌》歌颂:

【原文】: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译文】:

秦地有位罗敷女,曾在绿水边采桑。 素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其红妆显得特别鲜艳。 她宛转地拒绝了太守的纠缠,说:蚕儿已饥,我该赶快回去了,太守大人,且莫在此耽搁您宝斑的时间了。

【推论】:

在这里,秦罗敷不姓秦了,而变成了秦地的一个叫罗敷的女子。但有两点,又与采桑镇关联。

1、采桑绿水边——秦家窑村,正好在洹河边上。绿波荡漾的洹河,愈加衬托出罗敷的美丽;

2、采桑。——罗敷的重要活动是采桑,采桑镇确实为种桑、养蚕之地。

至于李白所说的“秦地”,很多人认为是陕西一带,我认为这是有误的。

要说清楚这件事,必须得说一说记载罗敷的这本史料《乐府》的来历。

重磅发现:两千年前美女秦罗敷竟是林州采桑人

【林州发现的战国铜器】

四、乐府的来历

乐府,本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所以,很多人误认为,汉武帝时期是乐府最早的记载,其实并非如此。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曾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又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

这就证明了,《乐府》中记载的罗敷女的故事,来自民间,时间是先秦及秦朝,所以,李白会有“秦地”一说。

重磅发现:两千年前美女秦罗敷竟是林州采桑人

【采桑镇风光】

五、罗敷究竟有多美,品德如何?

这么一位美女,究竟美丽到什么程度,其人品如何,我们来通过原文和译文了解一下。

【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了罗敷。

【剖析】:

这时,我们可以看出,罗敷的美貌十分惊人。路人见了会停止脚步,放下担子、捋着胡须驻足观看,正所谓“美女养眼”;年轻人见了,装作脱下帽子整理行装,无非是想引起罗敷的注意,吸引她的眼球;耕地的人忘记了犁地,锄地的人不想锄地。

更为有意思的是,回家后,这些人就开始和老婆生气吵架,嫌老婆长得难看。原因的根源就是,多看了罗敷一眼。

你瞧瞧,罗敷简直堪称“美女杀手”!

但就是这么一位超级美女,却不为财富所动,敢于挑战权贵、拒绝太守。

【原文】: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译文】: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

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剖析】:

这个太守,见了这个十五岁多、不到二十的美女,简直走不动路了,想娶回家去。

可罗敷却并不贪恋他的权贵之位。

【原文】: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君主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剖析】:

有此可见,无论罗敷的丈夫是不是这样的一个人,或者是她故意虚构出来吓唬太守的言辞,也或者确实丈夫是这样的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她鄙视太守这个有妇之夫。

这样的女子,不为她点赞,为谁点赞。

翻阅了这么多史料,得知罗敷是采桑镇人,真是有点激动。但愿我们能一同查找资料,有更多的验证,让林州采桑这个历史文化名人罗敷的出生地,来日能更加出彩。

2017年3月12日

【作者简介】

吕志勇,笔名大爱无痕。70后畅销书作家。

创作至今已在《北京文学》《啄木鸟》等报刊发表文字300余万。作品屡被《读者》《特别关注》《青年文摘》等转载。个人事迹曾被数百家电视台及新媒体转播。

已出版长篇《凤舞未央吕雉传》(四部)《曝光》《商场无兄弟》《忠臣硕鼠和珅》《勤勉的昏君崇祯》《仁慈的暴君朱棣》等十二部。

相关阅读

  • 名人故事:苏轼小小传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苏轼的故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文学家。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
  • 「每日一句」534 元稹爱菊的独特理由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元稹简介,20180610词 章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 苏轼的一生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苏轼生平,苏轼的一生是怎样的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
  • 读读写给母亲的古诗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关于母亲的诗,让我们走进那些描写母爱的动人诗词,细细的感受流淌在儿女心间的伟大母爱,感恩母亲。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